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31227期 >> 第12版:往事
运河边的两座小楼

红砖调度楼



蓝砖岗楼



  

在运河德州港口的旧址上,现保留着一座蓝砖岗楼和一座红砖调度楼。它们见证了德州港的发展及德州段古运河的兴衰——
  运河边的这两座小楼,一座是1953年前后建的岗楼;一座是1963年前后建的调度楼。它们原来并不出名,自1978年出现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刀记》中时,才名扬德州。

花纱布公司的岗楼

  清朝末年,蓝砖岗楼修筑前,这里是德州兵工厂的旧址。德州解放后,因为这里有良好的铁路和航运条件,所以诸多公司纷纷落户于此,相应的就是大规模的建设。这一阶段的建筑物,所用的全部是蓝砖,现存的有:老电厂的车间楼、棉麻公司的一栋仓库,再就是这座岗楼了。1955年后,这里的建筑物就多为近代的红砖了。
  由此可知,这座岗楼是1953年前后,由当时的花纱布公司修筑的。在此向北约200米处,原来还有座同样的岗楼,向东在现新港街的西头拐弯处也有一座。
  1956年前,运河里的木船都是私有财产,船运公司负责管理。离运河码头较近的地域,聚集着几个较大的公司,如粮食公司、煤建公司、船运公司、花纱布公司,油脂公司、木材公司等。很快这里就形成了德州的“仓储群”,诸多的生活、生产物资储存在这。这些物资不仅供应德州城区,而且还负责德州周围十几个县。
  1956年进行公私合营后,所有的私人船只全部交由山东省交通厅航运局管理。省交通厅就在此地成立了德州港管理站,下属船队、装卸队、港机厂、港区机关等机构。因此,南头的粮食和煤建等公司被移走,地盘划归了德州港区。因原花纱布公司的院里,有当时国内较先进的棉花打包厂。所以,花纱布公司没搬走,从此,这个小岗楼,不仅承担着保卫任务,而且也成了两个单位的分界线,时至今日。

德州港上的调度楼

  而那座红砖小楼,应从德州港的发展说起。德州港位于胜利桥与老电厂之间的运河东岸,它是京杭运河山东段的主要货运港口。 1956年成立德州港管理站后,就开始了有计划的港口建设。
  1956年,对坡道式的原始码头进行了改造,建起了简易的岸壁式码头。 1958年,开始建成了永久性码头7处,长116米。之后先后又建成装卸码头5座,长219米。其中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码头3座,木栈桥式码头2座,泊位16个。货场4.8万平方米,其中1.1万平方米为混凝土地面货场,仓库4565平方米。港区道路4条、长2500米,铁路专线674米。到1960年,各类装卸机械已达43台套之多,形成了机械化的装卸港口。
  德州港以转运煤炭为主,另有棉花、建材、化肥、食盐等物资。上世纪50年代的吞吐量为年均56.9万吨,其中1957年达65万吨,占当年全省内河港口总吞吐量的26.5%。
  由此可知,当时德州港非常繁忙,所以,他们就于1963年前后,在运河岸上建了这座调度楼,并在楼上安了高音喇叭。值班调度员站在楼顶,就可以看到整个港区的河道及货场。他在楼顶的房子里,对着麦克不停地高喊:“201号驳船马上到5号码头,3号码头的船快离开……”楼下的总调度、计划员忙做一团。这就是该小楼当时的作用。
□随心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运河边的两座小楼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2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