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区健康码申报流程随处可见,家喻户晓——
一“码”当先 我们这样做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通讯员孙贤刘铭

袁桥社区居民通过宣传海报申领电子健康通行码。 记者路龙帅摄


  如今,在我区各村、各小区卡口的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及值班人员,一对一、手把手教会进出居民申领及使用电子健康通行码。他们还把申领办法通过电话,各村村民群、小区业主群等微信群,广为宣传告知。“我们以基层一线为重点,发动各级责任主体加强对卡口、门口、服务窗口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群众主动注册、出示电子健康通行码。 ”我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山东省电子健康通行码应用以来,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应用区域越来越广,已实现与国家、全省防疫数据库信息的实时对比,能够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有发热等症状的人员、境外入德人员、来自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和其他需要重点管理的人员自动发放红码或黄码。通过查验健康码,可以有效降低疫情扩散风险,对于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便捷
  5秒完成识别
“您好,请出示您的电子健康通行码。 ”5月6日上午,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东面的建设银行门口,工作人员热情地提醒每一位办理业务的市民扫码进出。对于不会操作的人,他们耐心指导操作。“最近有发烧咳嗽吗?有没有去过外地?”逐条核实、确认、提交,5秒左右,看着扫码成功显示“绿色通行”后顺利进入银行办理业务。最后工作人员还不忘提醒,现在去超市买菜、乘坐公交车都要出示健康码,只要打开微信亮一亮,就可以顺利通过了。
  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健康身份证”,拥有健康码的市民越来越多,其便捷的通行方式随着推广也越来越被群众接受。“按照之前的步骤,群众去医院或者一些公众场所,要测体温、登记身份证等等,几道程序下来最快也得三四分钟。 ”区电子健康通行码联络员付玲说,“现在用了这个系统,进出相关场所的时候只需要亮出电子健康通行码,只要符合要求,就能通行,这样一码通行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缩短了人员进入的等待时间,也减少了卡口的拥堵,避免了人员聚集。 ”
推广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各位机构、企业负责人,为加快推进山东电子健康通行码普及应用工作,进入园区或者楼宇请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描入口处张贴的二维码。 ”一连几天,在中元科技物业业主群,群管理人员都在推送这一消息。
  为确保辖区健康码全覆盖,我区全面部署,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宣传,除了充分利用村(社区)小组群、企业群、疫情工作群、房东群、党员志愿者群等多方渠道,将健康码申领方式进行推广,并安排工作人员在线指导操作,确保辖区每一个居民、租客、企业员工成功申领并熟知出示流程。同时线下在各小区门口、值守卡点、商场、酒店等醒目位置张贴宣传告示,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及网格员,以小组、网格为单元,认领任务,下村走户进行宣传发动。
  从强化工作落实入手,4月28日,袁桥镇疫情防控小组工作人员到山东华创融盛展示有限公司、昇兴(山东)包装有限公司实地查看职工电子健康通行码申请情况,人员是否戴口罩、是否持有绿码、实时监测体温,引导和培养大家的亮码通行意识,严格“两看一测”核验措施,守好防控战线。
  据悉,我区定期进行督查通报,把电子健康通行码普及应用工作纳入专项督导工作内容,相关工作专班将每周调度、通报电子健康通行码申领情况,并定期组织督导组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电子健康通行码普及应用情况开展明察暗访。上级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将组织媒体开展暗访,对不按规定执行、落实不力的,将予以曝光。对推诿拖沓、进展缓慢、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
变通扫码困难群体“双证”共用
  在网络上,因为不会使用健康码,老人无法乘坐公交或进超市购物的信息不时出现,进而引发了电子健康通行码对老人“不友好”的担忧。
  “我们在落实中很注重扫码困难群体的扫码落实。 ”宋官屯街道十二里庄社区工作人员丁姗表示,对于老年人、儿童、中小学生等不便使用健康通行码的,可在健康码“为家人代办”模块绑定家人健康通行码,代为出示或打印纸质健康码出行,电子和纸质“双证”共用方便群众进出。
  不仅在十二里庄社区,其他村(社区)工作人员都已经对自己负责的片区进一步做好摸排调查,对有“扫码困难”的居民做好帮扶,将推广使用健康码和人工登记有机结合。相关部门、组织也不断根据当地实际,灵活变通推行电子健康通行码,确保居民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我区针对“扫码困难”群体的一系列措施,都让人感受到了推行电子健康通行码、全民同心抗“疫”过程中的温情。“我这几天老担心别因为咱不会弄这个健康码出不去门了,结果在社区群里一问说给我办纸质的,让我放心多了。 ”家住长河街道东风社区年近70的居民张秀丽说。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码”当先 我们这样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