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董子与德州(四)
  人以城兴城以人显
  德州人尊董效董的直接影响是:“人以城兴,城以人显”。德州7所书院中有5所以董子或董子学说而命名,如“董子书院(醇儒书院、柳湖书院)”“崇仁书院”“董颜书院”“繁露书院”“正谊书院”。“董生读书处,寂寂临高台”,作为德州历史文化的象征,董子读书台寄托了德州人太多的人文情怀。首先是使董子本人以及董子学说因德州城更加名扬海内外,同时德州城也因尊董效董而文脉高耸,士人学子大量涌现,促进了德州地域文化更加繁荣。
  水旱两路都可观赏的读书台,扩大了董仲舒的社会影响。历代德州志书中收有吟咏董子、董子祠、董子读书台的诗有几十首。旧《德州志》记载历代颂咏董仲舒的诗文,最早的是元代葛罗禄迺贤的《陵州五言律》。葛罗禄迺贤是元代著名诗人,是“江南三绝”之一。他曾乘船沿运河过德州,沿途看见村落荒凉,听说这里久已绝粮,不禁伤咏“何人肯忧国,得似董贤良? ”明嘉靖《德州志》十景诗中收有“书台夕照”诗2首,“董子书院”诗16首,“谒董子祠”诗5首;程敏政《董子祠记》文1篇。万历·天启《德州志》收录咏董子的诗13首、文1篇。
  运河将董子书院与南北文化串联在了一起,特别是每月在此举行一次“崇仁会”,吸引了天下骚人墨客。运河岸边书声琅琅,吟咏唱和,德州一度也成为世人向往的“燕齐都会”(李诚明《醇儒书院记》)。明嘉靖年宰相严嵩在董子读书台留下“董生读书处,寂寂临高台。独有贤良策,人称王佐才。”的诗句。清人田敩在《陵州四时词》中唱道:“柳湖西畔御河隈,芦荻萧萧两岸苔。酒户词场多少客,登高齐上读书台。”这种浓郁的文风也深深感染了康乾二帝,留下了歌咏德州的诗歌79首。乾隆二十一年(1756),乾隆帝写下《繁露台》一诗:“天人三策对贤良,已见春秋大义彰。那更高台演繁露,转思董子失之详。 ”乾隆三十六年(1771)再次南巡时,又为董子台题咏:“故里千秋疑信猜,城楼耸处久称台。都传繁露春秋演,谁识竹林与玉杯。”新中国成立后,1960年3月初,胡耀邦到德州视察,还曾询问董子读书台的情况。
  董子与董子读书台的修建,也使天下人将德州与董子密切联系了起来。清朝人马洪庆《董子台即事》:“旧河曲绕董生台,台畔黄花寂寞开。文苑消沉诗社冷,村童侵晓抱书来。 ”马翥在《陵州杂咏》中写道:“春入柳湖三面青,仲舒曾此驻传经。迄今繁露沿题额,旷代诸生溯典型。 ”在德州的历史上,诸多人文盛况大都可以从董子读书台追溯开来。据说,每到柳湖的荷花开得繁盛的年份,德州就有人入朝做官,所以这里自古就有“荷花开柳湖,邑人登庙廓”之说。
董仲舒陵墓之说
  一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的下马陵街。董仲舒墓位于西安市古南城墙和平门内以西600米处马道以北,唐代、明代修城,此墓皆得保存于城内,官吏军民至此下马,以示崇敬,故称“下马陵”。新中国成立之初,此墓封土周长40米、高6米,墓前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汉董仲舒墓”碑一通。 20世纪50年代此墓损坏严重。现封土残高2米,封土前有西安市人民政府所立青石保护标志。 1956年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说陪葬于汉武帝的茂陵。茂陵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南位乡,是汉武帝的陵寝。茂陵以北约500米处的策村东南约250米处,为一座南北长71米,东西宽30米,封土残高14.3米的古冢,村民称为“策冢”。为什么叫“策村”“策冢”?却不叫“董村”“董冢”呢?据村民说,这是因为他们的祖上董仲舒曾进呈“天人三策”有功于汉,为铭记先人功绩,遂以“策”为名。□张明福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董子与德州(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今周末】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