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齐永军)
  同志们:
  春节刚过,党工委、管委会立即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目的就是动员大家尽快走出节日气氛,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斗志昂扬、追求卓越的激情,迅速启动各项工作,推动开发区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一会儿,杨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下面,根据党工委、管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先对2012年的经济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一、关于形势任务及总体要求
  今年是开发区晋档升级的开篇年,也是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民生工程的全面落实年,做好全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正确把握外部环境和形势。从宏观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主基调,把“稳增长”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放宽货币政策,保持投资规模,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减税,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我们招商引资、开发建设非常有利。再就是进一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扶持壮大朝阳产业,我们发展新能源、生物技术、环保设备、交通装备等主导产业的环境和政策越来越好,前景和空间越来越广。从市内看,不管市委、市政府思路重点如何调整,毋庸置疑地是整合全市资源、集中全市力量支持开发区、突破开发区的氛围、力度均前所未有,开发区正处在全速跨越、全面提升的新的机遇期。从自身看,多年奋斗使开发区正在发生质的转变,科学跨越、争先进位使我们的决心信心得到极大提振,有利于进一步保持强劲势头,率先形成突破。同时,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不容忽视,世界经济走势不可预期,低迷状态可能趋于常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也可能长期持续,我们将面临多重压力、多重任务,以及其他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必须牢牢立足实情实际,灵活审慎应对,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根据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工作的部署要求,今年全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服务、环境、保障”为主基调,以构建“10+3”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大力开展“高铁新区建设年、现代产业推进年、发展环境优化年”活动,推动城市建设上规模、产业培植上质量、社会管理上水平,奋力开创“四区一极”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党代会献礼。主要指标安排为:GDP增长 30%,冲刺 2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0%,冲刺1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翻两番,冲刺500亿元。
  工作中,要把思想行动迅速转变到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部署要求和体制机制的调整上来,深刻把握“服务、环境、保障”主基调。“服务”,即无条件服从服务于全市大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的发展给予空前关注和支持,集中全市优势资源向开发区倾斜。今年,更是进一步明确“市区一体”的主导思想,继续要求各个产业推进机构帮助开发区招引项目,并责成市直有关部门负责新区规划建设。对此,大家一定要认识到位、理解到位。将开发区的招商、规划、建设等职能任务拿到市级层面,更有利于集中全市资源、用好优惠政策、提高推进效率、迅速形成突破,也可以减轻区里的协调压力,使我们能够集中精力抓好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作为市属开发区,我们必须理所应当地站在全市的高度来谋划我们的工作、站在大局的高度来开展我们的工作,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不折不扣地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环境”,即全方位、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环境。开发区的主题永远是发展经济、培植企业,而良好的环境是客商投资兴业的首要选择,更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首要条件。我们必须把创优环境作为永不落幕的工程,不断打造和巩固环境品牌。“保障”,即群众基础保障。根据新的形势任务,我们的工作重心将向做好群众工作、推进和谐建设、维护平安稳定转移。群众工作是灵魂、核心和基础。做不好群众工作,势必会出现各类问题,影响发展大局,服务、环境也就根本无从谈起。大家一定要在思想上深化认识、举措上加快创新、工作上加大力度,以加强群众工作的实际行动,推动发展取得新成效、稳定取得新进步。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主基调的转变,是适应市委、市政府对党工委、管委会及有关市直部门工作摆布进行的相应调整,是对前几年工作思路的继承、发展和完善。过去我们精心谋划提出、多年行之有效的强招商、培骨干、壮财政、优环境、惠民生、固基础思路重点,与市委、市政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四区一极"的决策部署,是高度契合的,市委、市政府主要是在推进机制和实施主体方面进行调整,这也印证了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思路的肯定和工作的认可。
  二、关于工作重点及推进措施
  围绕思路目标和总体要求,集中抓好五项工作:
  (一)全力抓好新区建设配套服务。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围绕拉框架、树样板,全面实施大外环主通道和高铁新区“五横三纵”、南部生态片区“两横两纵”主路网建设,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村庄搬迁也争取一步到位、全部完成,实现“九通一平两化”,同时打造三河六岸景观和太阳城标志建筑,工程之多、体量之大、投资之巨,都前所未有。这些工程,对开发区提升功能形象、集聚发展要素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围绕大局,当好配角,发挥作用。一要全力搞好配套服务。根据市政府要求,上述工程全部由市级投资,有关市直部门负责建设,区里全权承担基础配套任务,主要包括占地补偿、拆迁清障、村民安置、路基土方以及桥涵配套等。由于工程体量特别庞大,且时间紧、标准高,或交叉或压茬或同时实施,我们承担的任务非常重、压力非常大。为确保顺利推进,春节前党工委、管委会专门出台意见,成立了11条工作线,明确了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请大家按照要求抓好落实。有关部门特别是涉及到的镇街,要积极与市直部门协调对接,尽快掌握建设方案,提前介入、精心谋划,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做好工作。总得要求是,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要最大限度地早于计划工期,设施配套要紧跟或同步于工程建设,绝不能因属地因素影响进展。二要加快续建工程进度。对高铁广场二期、“七纵八横”未竣工道路、新城高中等续建工程,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资金筹措、调度督促和管理监督,确保上半年全部竣工投用。同时,要根据分线机制分工,抓好台湾科学园、汽车产业园、两区同建产业园基础配套、水系连通、村庄改造等重点工程,全面提升承载能力。三要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按照新的城市管理体制及分工,实行“物业化模式、网格化运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操作”,逐步建立健全"职能部门指导,街道属地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努力保持良好的环境和秩序。大力倡导“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鼓励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用心创造人民满意的城市环境和城管品牌。 (二)全力抓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要把产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集中一切力量、聚集各种要素、用好全市资源,在促转型中扩总量,在优结构中提质量,以产业的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支撑和引领跨越发展。
  一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调优调强的基本取向,做强工业、做活服务业、做优农业,形成工业支撑强劲、服务业繁荣活跃、农业优质高效的全新格局。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和传统产业提升工程,不断巩固放大中国新能源之都、中国压滤机之都、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的品牌优势,全力突破交通装备制造业,逐步打造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服务业引领工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餐饮、金融物流等,打造太阳城、董子园和河岸水系等特色景观,加快建成高铁片区次商业中心。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努力构建特色突出、环境优美、集约高效、产品安全的生态农业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要牢固树立招商即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强招商”第一重点不动摇。第一,要积极争取市产业推进机构的支持。按照去年出台的《关于加强与市产业推进机构联系对接的意见》分工要求,与各产业牵头的市级领导和推进办公室密切协调、无缝对接,多沟通、常汇报,竭尽所能地为其工作开展搞好服务、提供便利,最大限度地获取支持,确保开发区成为市产业推进机构项目投放的首选,力争承接投资占到全市的30%以上。第二,要充分发挥招商主力军的作用。紧紧围绕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城市综合体等带动发展、支撑财政、引领未来的战略性产业,紧盯死靠中航工业、三一重工、东风汽车等重大项目线索,千方百计争取落实。全年力争引进投资百亿级项目2个以上,十亿级项目20个以上。当前,要抓住春节刚过,人员往来频繁的机遇,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新结识一批客商、掌握一批线索、落实一批项目。第三,要严格项目落户审批。站在对发展负责、对市委、市政府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认真执行项目审批制度,将有限土地资源用于投资大、实力强、前景广、效益好的项目。特别要把握好市产业推进机构引进项目的落地,既要坚持原则,又要避免矛盾。
  三是集中突破项目建设。把突破大项目作为跨越发展的第一抓手,用更大气魄、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抓好项目建设,不断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精心谋划项目。各个招商部门要立足于开春迅速掀起项目建设高潮,抓紧梳理摸排项目情况,拉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能自行解决的抓紧解决,需要管委会统一协调的抓紧提报,确保3月份有一大批项目集中开工。要加快推进项目。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包保制度,根据换届调整和项目结转情况,逐一明确区级包保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切实细化任务、责任、标准、时限,每个项目都要倒排工期,每个环节都要有人抓、有人负责。包保领导每周至少要过问一次项目进展,每月要至少拿出1天时间到所包项目现场办公,做到真包实保。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集中精力、集中要素,全力保障、全力推进。要突出培植骨干。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扶持大企业、推进大项目,毫不犹豫、毫不吝惜地促进优惠政策、优势资源聚集,全力培育一批财源支柱。力争年内新增纳税过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逐步培育几家销售收入百亿级、纳税十亿级的旗舰企业。各镇街也要抓好辖区内的税收征管。 (三)全力抓好幸福建设。要坚持民生导向,既以改善民生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又将其贯穿发展过程,并使之成为发展的原动力。一是积极改善住房条件。结合高铁新区建设和两区同建,全面加快村庄改造,在年内完成高铁新区村民搬迁安置的基础上,力争用2-3年时间使全区农民全部上楼。同时,要同步抓好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建设。二是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搞好就业、创业服务,帮助劳动者在周边企业就业或实现自主创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坚持划归村集体工商业设施,推广居民定期分红,提高福利性收入;严格落实各种财政性补贴,视区级财政状况适当加大补贴力度,提高政策性收入。三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加大硬件投入,确保新城高中、赵虎中学、赵宅中学、抬头寺镇中心小学、红缨幼儿园建成启用,并对乡村条件较差的校舍进行全面维修改造。继续公开考聘中小学教师,实施名师工程,推创知名学校,使适龄少年儿童都能就近接受优质教育。四是继续深化医疗改革。完善投入补偿机制,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在坚持定点机构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的基础上,逐步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五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依托已经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抓好扩面提标,着力扩大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范围。更加注重对困难群体的保障和帮扶,在确保基本生活无忧的基础上,帮助解决住房、取暖、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等实际问题。六是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健全完善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以董子文化、太阳文化为核心的群体性活动,精心培育文博会展、动漫游戏、信息服务等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全力抓好群众工作。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筑牢群众基础,凝聚强大合力。一是要充满深厚感情。要心忧群众之苦,真正深入群众,保持良好互动,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真实体会、真心解决群众的困难。要深感群众之恩,将“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人民群众赋予的职位职权,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幸福。要善交群众之心,摆正位置,放下架子,不带官气,不带霸气,与群众攀亲交友,将心比心,拉近距离。二是要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形成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相互联系的快捷通道,确保群众诉求零延误、零阻滞。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下基层、走村居、访民户、解民忧、送温暖”大走访活动,了解社情民意,宣传党的政策,排处矛盾纠纷,办好惠民实事,推动经济发展。建立领导定点联系和民情台帐制度,区级领导至少联系1个镇街、部门(单位)或重点社区,镇街干部全部联系社区,有关情况定期计入民情台帐。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扩大政务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要维护切身利益。群众中的各种问题,最终往往归结为利益问题。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及时摸排、认真梳理信访案件和群众诉求,凡是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坚决制止、纠正和杜绝;凡是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要最大限度地予以满足,并切实做到该办的一定办好,能早办的一天不拖;对不符合政策规定或不具备办理条件的,要给予充分合理的解释。要加强风险评估,对拟落地项目及其他重大决策、重点工程,围绕可能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化解预案,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四是要抓好宣传教育。再好的政策也离不开群众支持,再好的群众也需要宣传教育。全区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的同志,要切实当好政策的宣传员、群众的服务员、矛盾的调解员,承担起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的责任。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要把宣传和思想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全力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五)全力抓好平安稳定建设。特殊的政治背景、大开发大建设的阶段特征,都给维护平安稳定提出了高严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和谐安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要严保社会治安。着重推进打防控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治安卡点,继续严厉打击“两抢一盗”、侵财伤人等刑事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抓好基层六支队伍建设,发挥群防群治组织作用,积极开展“无案社区”创建活动。要严保安全生产。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监管水平,有效排查整治各类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坚决遏制重大责任事故。
  同志们,新起点令人自豪,新跨越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党工委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转变基调、创新实干,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为开创“四区一极”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齐永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综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