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炊烟飘过的流年
  

□刘春梅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也许听到这首旋律优美、富有诗意的歌曲时,有人会说:“炊烟是乡村一幅宁静祥和的生活画卷,也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而我每听到这首歌曲时,记忆的屏幕上总是翻腾出一条灰色的丝带,它一端定格在我脑海里,另一端早已飘摇在故乡的上空。
  我出生在鲁西北平原的一个小村庄。那时候,家家户户做饭用的工具,几乎都是用砖和泥土砌成的灶台。如今,这种灶台已很少见到了。那时,家家做饭的主要燃料是柴草,烧煤是件很遥远和奢侈的事。因此,我们放学后固定的“娱乐项目”就是结伴去野外割草、捡柴、扫落叶。
  我对炊烟的性状、颜色等特点了如指掌,几乎望着炊烟就能判断出燃料的“品牌”。比如炊烟青青、飘飘如舞,其燃料肯定是落叶、蒿草之类的;浓厚稠密的滚滚黑烟,其燃料肯定是树枝、棉花梗、玉米秸秆之类的。我还能根据炊烟的浓疏及上升速度,准确判断出母亲做饭的进程。烟雾稠密有力,是处于做饭的中间阶段;烟雾疏淡无力,就是做饭已接近尾声。这时候母亲常常取一块椭圆形的地瓜埋在土灶的草木灰里,当嗅到浓浓的香味时,取出来我就可以美食一顿了。
  其实那年月,心中并没有这浪漫情调。在那个物质异常匮乏的年代,能填饱肚子已经是最高级别的享受了,零食绝对更是奢侈品。我们几个小伙伴儿去地里割草挖菜时,时常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就地取材,摘点玉米、黄豆角,再挖点地瓜花生,这就算备好食材。然后在地上挖个沟槽,把食材搭在沟槽上边,再随便捡点树叶、秸秆等柴草点火开始“烤制”。用不一会儿,独有的香气便蹿进我们鼻孔。那是纯粹的,原汁原味儿的大地烧烤。旷野长天,云烟缭绕,随风飘荡。
  有人说,炊烟是一曲田园诗般深情的歌,炊烟是一幅悠然淡雅的山水画卷。回忆总是美好的,其实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是永远也不会体味到那炊烟的原汁原味儿。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迁,炊烟早已悄然地从人们的生活中消逝,但深深烙在我脑海里、融化在血液里的炊烟记忆,却是我生命里一道永不消逝的画卷……

更多>>  禹城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炊烟飘过的流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