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72万余亩秋作物收获在即
1.4万余台农机备战“三秋”

王小明检查农业机械设备。记者李榕摄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后期“一喷多促”防病虫防早衰。记者杨戈摄


  本报讯(记者李榕通讯员梁民陈立娟)当前,秋粮大面积收获在即,禹城正紧锣密鼓备战“三秋”,从田间管理到农机保障,全方位织密丰收防护网,全力护航秋粮丰产增收。
  “现在玉米正处于灌浆期到蜡熟期的阶段,再有20天左右就到收获季,预计平播玉米亩产达900公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达100公斤以上、玉米达650公斤以上。”9月12日,在安仁镇“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核心示范区,尚信齐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树军,望着合作社1200余亩连片粮田,底气十足地说。
  这份底气,源于农技人员全程“把脉护航”。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涛介绍,今年麦收后,高温与旱情双重叠加,给秋粮播种和前期生长带来不小挑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迅速组织80余名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通过推广玉米高精准量播技术、落实滴灌设备与水肥一体化管理等举措,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高效落地,为玉米种植筑牢生长基础。”
  如今,禹城72万余亩秋作物长势喜人,将陆续进入收获期。据农业部门前期测产,今年秋粮作物预测产量可达41万余吨,较去年有望增产近5万吨。
  要确保丰收成果颗粒归仓,农机保障是关键。9月初,禹城市农业农村局提前组建“三秋”农机服务队,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点开展全覆盖走访调研,检查农机保养状况、安全性能,精准对接农户和合作社的作业需求。截至目前,服务队已调研农机专业合作社15家,督促检修保养各类农机具400余台(套),开展农机操作、安全知识培训5场,培训农机人员200人次。
  9月13日,位于莒镇的向明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院里一派忙碌景象:在市农机中心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10余名工作人员正调试玉米收获机、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除了检修现有农机,还将对合作社48名农机手开展集中培训。”合作社理事长王小明说。
  今年41岁的王小明是莒镇南徐村人,自幼对农业机械有着浓厚兴趣。高中毕业后,他从事农机维修行业,积累了扎实的技术经验。2014年7月,他联合5名村民共同成立向明农机专业合作社,如今服务版图已覆盖周边50余个村庄,还跨区域辐射至平原、齐河、济南等地,常年托管土地约5万亩。“从8月中旬开始,已经‘接单’1.5万亩,预计今年机收服务总面积能突破1.8万亩。”王小明说,之所以敢接这么多订单,底气来自今年新添置的“家伙事儿”——2台玉米收割机、9台拖拉机、5台高性能播种机和8台液压翻转犁。
  “如今,这种‘种、管、收’一条龙的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模式,让越来越多种植户尝到了甜头。”王小明指着新购置的雷沃谷神玉米收割机介绍,这款机器采用板式割台,在摘穗过程中能有效减少粮食损耗,每亩地可减损15公斤,相当于每亩多收了一小袋粮食。
  为让惠农富农政策真正惠及农户,禹城持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争取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政策、优化补贴申请审核流程,确保补贴资金精准、快速直达农户手中。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16.23余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998台(套),受益农户达662户。
  眼下,“三秋”大忙时节即将到来,禹城已提前组织调配各类农业机械1.4万台(套),全方位做好农机保障,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更多>>  禹城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1.4万余台农机备战“三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