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各中小学及幼儿园迎接新学期
开学第一课播下“红色种子”

  本报讯(记者李海玲通讯员王勇)9月伊始,我市143所中小学、幼儿园正式开学,7万多名学生重返校园,迎接元气满满的新学期。围绕红色基因传承、科技探索与劳动实践等主题,各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开学第一课”,为孩子们的新学期成长注入精神力量。
  不少中小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在禹城市齐鲁中学,学校在开学第一天依托本地抗战纪念馆资源,开设“抗战精神微课堂”,组织学生担任“小小讲解员”,讲述抗日英雄故事。初二(25)班学生马天祺在暑期研学中整理了大量笔记,回到学校后主动与同学分享齐鲁大地上抗日英雄的热血故事。“孩子比以前更懂事了,还说要带我们再去一次纪念馆,这种沉浸式教育比说教更有力量。”马天祺妈妈的分享在家长群引发广泛共鸣。
  市第三实验幼儿园则用童趣方式播撒爱国种子:孩子们挥舞印着国旗的气球,将彩色爱心贴纸拼成“童心向祖国”签到板;在“乘风破浪”“翱翔新时代”等趣味闯关活动中,在欢声笑语里感受集体荣誉与家国情怀。园长徐建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国种子,让红色记忆伴随他们成长。
  在科技热潮下,齐鲁中学“开学第一课”中的科技实践环节,则让校园充满了未来感。当日,航模社团师生带来的展演惊艳全场:初三学生丁梦垚操控航模,不仅精准完成翻转特技,还沿着预设路线完成校园低空巡航,引得现场掌声不断。“原本担心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没想到学校用航模、编程这些活动,引导他探索科技的正向价值。”家长张女士坦言,暑假里自己还跟着孩子学会了基础机器人编程,亲子互动多了新话题。
  步云小学则关注一年级新生的成长体验,用镜头记录下孩子们校园生活中的无数“第一次”。从认识新同学到自己整理书包,这些微小的进步汇聚成独立的勇气。学校希望通过关注这些成长细节,帮助孩子们迈好走向未来的第一步。
  此外,学校还将劳动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齐鲁中学组织学生走进校园农场,通过播种、施肥等实践体验,理解“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这种寓教于劳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新学期,新起点。我市各中小学通过精心设计的开学第一课,让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劳动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为他们新学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多>>  禹城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开学第一课播下“红色种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