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优环境、做文旅、育“新农人”——
武庄人吃上“文化饭”

村民直播卖瓜


游客来村里池塘垂钓游玩


原来的坑塘闲散地变身文化公园


  

□本报记者李海玲本报通讯员杨绪石耸霄
  7月21日,武庄村黄河水立交渡槽文化公园里,村民们悠闲地聊着日常。近几年,安仁镇武庄村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实现了华丽转身,正如村党支部书记武可元所说:“咱武庄整美了村子、搞火了旅游、做起了电商,靠着文化底子,摸索出了振兴的路子。”
优环境:老村换了新模样
  “以前这块地有几个废坑塘,长着很多杂草,现在这小广场多舒坦!咱村里人吃了晚饭都爱来这儿唠唠嗑,连城里亲戚来了都夸好!”傍晚,武庄村焕然一新的文化园小广场上,忙活了一天的村民武永军和邻居们坐着说笑,一脸惬意。现在这里有清水流淌,绿树环绕,晚上灯光明亮,凉亭石凳齐全。这幅其乐融融的景象,成了武庄村常见的风景。
  2024年开春,村里下了决心,发动党员群众打响了整治村容村貌的“漂亮仗”。“最难的是拆猪圈,都是乡里乡亲的,关系到各家各户。”武可元说,村干部们没少跑腿,磨破嘴皮子挨家挨户做工作。最后,大家伙儿理解了,困扰村子多年的猪圈难题解决了。“拆完那真是大变样!空气好了,看着也敞亮。”武永军笑着说。
  武庄村这场环境整治,干了不少实在活儿。600米穿村公路修得平平整整,坑洼泥路没了,大伙儿出门方便多了;1000多平方米的旧墙画上了好看的墙绘,有花有草有故事,成了“诗意廊道”;12座摇摇晃晃的老危房拆掉了,悬在大家心上的石头落了地;那些犄角旮旯、杂草丛生的闲散地,都给收拾利索了,整出来70亩地,规划得规规矩矩;200多棵新树种在房前屋后、路边塘边,再配上些好看的小景儿,整个村子像换了身新衣裳。环境这么一整,村子慢慢有了点小名气,时不时有外面人来转转看看。
谋新路:老渡槽建起“新景点”
  今年5月,武庄村的渡槽文化展示馆正式开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馆里聆听引黄河水、抗旱排涝的故事。目前,这座利用老渡槽历史建起的展馆,月均接待游客量超1000人次,成了村里吸引游客的新招牌。
  人气来了,咋留住?咋让村民跟着得好处?为此,全村统一规划,把位置合适的3处民房租下来,翻修成地道的农家乐。据统计,农家乐旺季时日接待游客可达50余人次,村民的收入也显著提升。村民刘淑英就是受益者之一:“房子租给村里,每年能收万余元租金。我还在农家乐负责帮厨、打扫,又能挣一份工钱,比光种地强多了!”
  光有住和吃还不够,武庄村还打造了每年一次的网纹瓜节,把“土”东西变成“香饽饽”——游客现摘现尝的网纹瓜甜到心里头;压杠锅饼、小磨香油、老面馒头……这些本地吃食让城里来的游客吃了还想吃;安仁刻纸、葫芦烙画等非遗老手艺有了新看客,还能现场学着做,游客觉得新鲜,手艺人也多了收入。今年网纹瓜节期间,武庄村共吸引游客5000余人次,带动周边消费约20万元。
  这“文旅饭”吃起来,最乐呵的还是村民。网纹瓜种植大户武光成感触最深:“以前种瓜愁卖,现在村里搞瓜节、弄电商,合作社帮着包装、发货,价钱还比往年好,今年多挣了近5万元!”像武光成这样靠着村里兴起的文旅产业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
做电商:农产品畅销网络
  “家人们看这网纹瓜,花纹多漂亮,熟得刚刚好,一口下去甜掉牙!现摘现发,包邮到家!”在武庄村“电商小院”的直播间里,村民主播武光伟正对着手机卖力吆喝。镜头外,几个乡亲麻利地挑瓜、套网、装箱,准备发货。
  这热火朝天的“电商小院”,是武庄村党支部领着大伙儿干起来的。他们看准了安仁镇大力发展电商的势头,把村里闲置的老院子拾掇出来,变成了这个能直播、能打包、能发货的“数字小站”。如今,小院日均直播4小时以上,单场直播最高观看量达1万人次。
  武庄电商能跑起来,背后还有镇里给搭的“大台子”。安仁镇建起了电商孵化基地,成立了电商联盟,还经常开办短视频、直播培训班,教农民当“网红”卖货,今年已经培训了400多人,其中像武光伟这样成功转型为村民主播的有32人。
  武庄的电商,不是光盯着手机屏幕——游客来采摘园体验摘瓜的乐趣,回头就能在网上下单;在非遗工坊看上精巧的手艺活儿,也能扫码带走。今年上半年,武庄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总额突破80万元,武庄的农产品像插上了翅膀,“飞”进了千家万户。

更多>>  禹城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武庄人吃上“文化饭”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