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辛店镇精深加工“链”出高效益
一亩黑小麦增收超8000元

新投用的面粉加工车间。记者李榕摄


  本报讯(记者李榕通讯员周志娟王秦政)7月14日,禹城市辛店镇前刘村的黑小麦仓库里,村民任建军弯腰捧起一把黑小麦,黝黑的麦粒在阳光下泛着光泽:“你瞧这颗粒,饱满得很!种了大半辈子地,没想到这黑家伙每斤能比普通小麦多卖一块一。我家4亩多地流转给合作社,今年多赚4000多块钱哩!”
  前刘村地处辛店镇政府驻地西南方向约5公里处,全村共有耕地1100多亩,村内共有148户512人,是个传统的农业村。此前,前刘村深陷发展困局:年轻劳动力外流、土地产出效益低、集体经济增收难。看到周围兄弟村庄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村党支部书记任于民急得直冒火。
  如何“破局”?“没有主导产业,就没有核心发展力。难题在哪儿,出路就在哪儿。”转机出现在3年前。一次赴浙江的考察学习,让他发现了“商机”——黑小麦富含花青素与硒元素,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市场价格比普通小麦高出95%以上,“别人能种出‘金豆子’,前刘村没道理守着土地受穷,必须试试!”
  然而,种植黑小麦的提议一提出,便遭遇重重阻力。“村民习惯了传统作物,听说要种黑小麦,都觉得我们在胡闹。”任于民带领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并成立泓瑞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当地孟氏有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以“订单农业”模式流转70亩土地试种。
  为保证品质,合作社坚持“双零标准”:零化肥、零农药,全程采用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害,人工除草。辛勤付出终有回报,黑小麦一经上市便广受青睐,每亩比普通小麦多收入300多元。任于民笑着说:“我们还通过代加工将黑小麦加工成面粉售卖,一斤能卖到12元,短短2个月销售一空。”
  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纷纷主动加入。如今,黑小麦种植面积已从70亩扩大到600多亩。2024年,前刘村迎来关键转折: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模式,成立德泉纯净食品(山东)有限公司,打造从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7月15日,走进新投用的面粉加工车间,6台石磨匀速转动,麦香弥漫着整个车间。“我们的石磨低温研磨生产线每小时出产800斤黑麦面粉,经过精细包装,贴上‘食御道’品牌标签,5斤装能卖到60元。”操作员孟令冲介绍说。
  深加工带来的价值跃升令人惊叹。任于民算了一笔账:“今年黑小麦亩产900斤,直接卖麦粒每斤2.25元,磨成面粉后身价涨了近4倍,每亩增收超8000元,仅村集体今年增收就达10多万元。”站在车间前,他指着北侧正在平整的土地说:“那里将建设两条面包流水线,开发黑麦饼干、膳食纤维等产品,把黑小麦的附加值吃干榨尽。”
  夕阳西下,车间里依旧机声隆隆。任建军将一箱箱“食御道”面粉搬上货车,这些面粉次日就将出现在济南商超的货架上。不远处,任于民正与技术人员商讨有机种植新方案。“眼下,我们引入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畜禽粪便转化技术,能够将畜禽养殖废弃物转化为生物有机肥,实现生态循环,把前刘村黑小麦的‘有机’招牌擦得更亮!”任于民说。

更多>>  禹城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亩黑小麦增收超8000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