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禹城构建四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平台,典型做法获全国推广——
以产促兴 15万人在家门口就业

俯瞰五得利集团禹城面粉有限公司


茂源食品员工包装鸡蛋灌饼


“引黄记忆”共富工坊


诚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莒镇李庄村幸福农场迎来大丰收


  

□文/图本报记者李晓楠 本报通讯员梁民 韩露月周蒙蒙
  重点龙头企业延链强链,带动上下游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建设农民创新产业园,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题;大力扶持共富工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让农民收入多元化增长……一条条亮眼成绩,一件件典型做法,绘就了禹城市乡村振兴壮美新画卷。
  “我市把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作为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做足做活‘农头工尾’‘畜头肉尾’‘粮头食尾’大文章,着力构建四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平台。”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振刚介绍,该平台涵盖县级重点龙头企业、乡镇农民创新产业园、区域党建联合体共富工坊以及村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个层面,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数据显示,目前该平台带动15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2024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806元、增速6.5%。不久前,禹城这一创新做法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龙头带动——
4条支柱型 全产业链齐头并进
  6月20日,在禹城市麦香园食品有限公司内,一车车刚收割、烘干结束后的小麦正送往现代化加工车间。“每年夏收时期,我们都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种粮大户手中收购小麦。作为全市小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我们从源头抓起,对小麦种植进行严格把控。”禹城市麦香园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邵燕介绍道。
  邵燕所说的小麦产业链,正是禹城着力打造的支柱型全产业链之一。作为山东省沿黄小麦、大豆产业集群重点区域,禹城通过集群建设推动优势资源集聚,形成玉米、大豆、小麦、奶业4条支柱型全产业链,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化、品牌化发展。同时,充分发挥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订单农业、技术输出等方式,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下游企业发展。
  麦香园作为小麦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之一,与农户构建紧密合作网:提供优质种子和技术,采取“订单小麦”种植模式,并提高小麦收购价,让农户吃下“定心丸”。“我们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创新模式,加强与周边农业产业的协同合作,通过农业生产订单带动周边企业、合作社的发展。”邵燕称。
  莒镇小纸坊村的刘厚志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他今年种植了600余亩麦香园的优质小麦,亩产600多公斤。“跟麦香园合作特别省心,小麦种植、管理期间,公司会不定时派农机人员来查看小麦情况,到什么时间该干什么讲得清清楚楚。”刘厚志说,他今年收割的小麦已全部被麦香园高价收购,并送往生产车间,增收7万余元。
  五得利集团禹城面粉有限公司也是我市小麦产业的典型代表。7月4日,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机械臂配合叉车精准码垛,运输车辆穿梭往来,一派忙碌景象。
  “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产品销售,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控体系,日加工处理小麦能力达3000多吨。”五得利集团禹城面粉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郑刚虎称,公司注重产品创新,推出面包粉、饺子粉等多款专用产品,满足不同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同时,将每月产生的50余吨麦麸、麦糠低价转售下游,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禹城市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受益企业之一。该公司是集德州驴养殖繁育、种业研发、饲料加工生产及销售、驴肉美食深加工、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研学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我们每年大概采购豆皮、豆渣1200吨,麦麸、麦糠1000余吨,这些物料非常适合德州驴的饲料配比,而且价格优惠,每年可为公司节约一大笔资金。”禹城市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吉民说。
  “以小麦产业链为例,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市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服务全产业链条,全市小麦年加工量折合面积200万亩。”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涛说。依托龙头企业,禹城市持续推动产业链前延后伸,形成了玉米、大豆、小麦、奶业4条支柱型全产业链。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带动全市农户年增收2亿元。
筑巢引凤——
10个产业园 带动5万人就业
  7月4日,位于辛店镇万创产业园的山东茂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封装鸡蛋灌饼,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元,挣钱、顾家两不误!”谈起工作时间时员工李营说道。公司推出弹性工作制,设立“妈妈班”“机动班”等特色班组,允许员工根据接送孩子、照料老人等需求灵活调整上下班时间。
  茂源食品主要从事鸡蛋灌饼、手抓饼、葱油饼等半成品面食的加工生产,现有员工300余人,其中留守妇女占85%,工资实行“基础工资+绩效奖励”模式,熟练工月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此外,公司建立零门槛培训体系,通过师徒制速成培训、优秀员工带教补贴等机制,帮助零基础妇女快速掌握标准化生产技能,60%的员工入职3个月内晋升为熟练工,月工资提升40%。
  近年来,辛店镇依托万创产业园,以食品加工产业为突破口,引进培育茂源食品、玉成伟食品两家企业,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题,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其中40岁以上留守妇女占比超80%,员工月收入达到3000元至8000元,带动90%以上就业家庭年收入突破5万元。
  除了就业,辛店镇还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创业。园区为创业农民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民实现创业梦。
  今年36岁的梁龙龙在天津创业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镇上农民创新产业园的情况,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定返乡创业。“我老家是官庄村的,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回馈家乡的情结还是很深的,看到镇上这几年创业环境的变化,我返乡创业的心思更浓了。”梁龙龙表示,他创办的德州南归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投资1200万元,可提供近百个工作岗位,目前公司正在建设中,预计8月份正式投产。
  辛店镇只是我市依托农民创新产业园带动就业创业的缩影。近年来,我市以德州高新区为引领,在10个乡镇建设农民创新产业园,招商协同、产业互补,形成“一区十园”全域产业平台。10个产业园入驻企业511家,吸纳周边农民就业5万人,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
  除了辛店镇万创产业园,禹城市其他乡镇的农民创新产业园也各具特色。比如,伦镇以东君乳业(禹城)有限公司的万头奶牛生态牧场为核心,打造“奶牛小镇”,形成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废渣废液还田以及观光旅游等循环闭合式生态农业循环链;安仁镇的农民创新产业园则围绕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蔬菜、瓜果等种植,并配套建设农产品仓储、物流等设施,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全链条发展。“这些农民创新产业园的建设,有效推动了乡镇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的就业创业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梁文忠说。
组织引领——
让集体和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发展产业,让农民富裕起来、日子红火起来,党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禹城市探索将2至5个行政村党支部组建成区域党建联合体,以组织联建带动产业联兴,结合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和“百企结百村”行动,强化村企利益联结,着力打造禹城极具特色的共富工坊。
  “我们按照产业特点、经营方式等将共富工坊分为来料加工式、种养小区式、品牌带动式3种类型。”梁文忠介绍,以来料加工式为例,当地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建立加工作坊,对接区域内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将简易生产线布局到村,引导周边村民在空闲时间集中从事手工作业。比如,辛店镇李来居共富工坊就是利用50平方米的闲置房从事假发加工,带动5个村、40多名妇女在做家务、接送孩子之余务工增收,每天可收入60元至100元。
  房寺镇三合庄村的“引黄记忆”共富工坊则是品牌带动式的典型代表。在区域党建联合体的指导下,三合庄村利用全省首个“北纬37度麦谷两熟”地理标志创办玉米面加工厂,每年为3个联建村集体增收7万元。“以前,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共富工坊把大家聚在一起,不仅整合了村里的资源,增加了大家的收入,还让村子重新热闹起来。”德州市派第一书记、市委宣传部机关党总支专职副书记陈鹏说。
  不仅如此,禹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促进农民和集体增收。
  禹城市新征程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房寺镇桥头孙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自注册以来,党支部带领合作社整合村里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流转土地1015亩。“农民以地入股,按股分红,农民变股东。土地流转保底价格为每亩1000元,年底增收的部分再参照‘入社村民+合作社+村集体’模式,按50%、30%、20%进行二次分红。”桥头孙村党支部书记孙建民介绍,通过合作社的运营,村民不仅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还可在合作社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年底还能参与合作社的利润分红,收入实现了多元化增长。
  目前,全市已实体运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422家,覆盖78%的行政村,入社2.37万户,流转耕地14.3万亩,盘活利用闲散土地推广油葵、苗木种植1.8万余亩,发展“庭院经济”3000余户。
  “在四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平台的推动下,我市乡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兴旺的态势,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创业机会。”李振刚表示,下一步,禹城市将继续完善和优化这一平台,围绕4条产业链条,持续深化就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三化”共进的路径,依托“一区十园”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食品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为打造优势凸显、国内领先、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食品名市贡献禹城力量。

更多>>  禹城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产促兴 15万人在家门口就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聚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