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梁家镇万亩大蒜今年产值预计突破8600万元——
“小蒜头”长成大产业
□文/图本报记者李榕本报通讯员张伟靖董甜甜

新农人主播田荣振和田光梁正在直播


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眼下,禹城市梁家镇1万亩大蒜已收获完毕,进入晾晒环节。作为山东省远近闻名的“大蒜之乡”,该镇通过推广引进新品种、提升产业附加值、构建“产供销储加”一体化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的路子。今年该镇大蒜产业产值预计突破8600万元,蒜农人均增收超万元。
  一场直播卖出4吨大蒜
  “家人们,我们的大蒜都是从地里现拔的,大小匀称,质量上乘,现拍现发,坏蒜包赔。”“拍黄瓜、捞面条,少不了梁家大蒜。需要的拍1号链接。”6月12日,在梁家镇大杨村,新农人主播王佳正在蒜田里开展沉浸式直播,全方位展示梁家大蒜的独特魅力,吸引众多消费者火热下单。一场直播下来,收到了上万条订单,预计卖出大蒜4万余吨。
  梁家镇大蒜种植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初便已形成专业种植区,凭借优质土壤与灌溉条件,已成为山东省远近闻名的“大蒜之乡”“无公害大蒜基地”,杂交蒜、秋蒜、脱毒蒜等优良品种,以规模大、品种优、效益高著称。目前全镇有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形成了15个专业种植村集群,年产量超1500万公斤。
  “大蒜贸易最怕价格大起大落。今年我们在传统销售模式基础上,开设线上直播销售渠道,实现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厨房和餐桌。”梁家镇党委书记朱英开称,该镇依托返乡青年人才,积极探索传统农业向数字化农业转型之路,发展“互联网+乡土产业”的直播经济,让特色农产品卖得更好、更远。目前,该镇已建成1处农村主播培训基地,搭建起“电商团队+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联结平台,为梁家大蒜等特色产品提供了新销路,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周边群众增收。
  蒜农人均增收超万元
  当前,梁家镇大蒜已全部收获离田,进入晾晒环节。蒜农们正趁着晴好天气晾晒大蒜,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蒜薹每斤1.1元,毛蒜每斤1.6元,收入比较可观!”说起大蒜行情,种植户杨先泉满脸喜悦。今年48岁的杨先泉种了60亩蒜,一亩地能收鲜蒜1900公斤。按照目前每公斤湿蒜3.2元市场价格计算,光卖蒜一项,他一亩地就收入6000元,“现在收蒜虽然累,但一想到以后能卖个好价钱,一切都值得。”
  大蒜长得好,技术是关键。在大蒜种植期,梁家镇农业专家实时监测天气,精准发布采收期预报与灾害预警,助力农户提前规避阴雨天气,保障蒜品质量。同时,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种植技术,推动大蒜增产增收。据统计,今年该镇蒜薹平均长度达45厘米,蒜头亩产突破2000公斤,亩产提升30%,成为市场抢手的“绿色金条”,全镇蒜农人均增收超万元。
  此外,大蒜在种植、盖膜、除草、管理、收获等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种植大蒜不仅给蒜农带来了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周边农民的就业。每逢采收季,全镇超千名村民在蒜田劳作,日均收入150元,10余天即可增收近2000元。按照目前大蒜市场行情,种植大蒜较传统种植每亩地可增收上千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岁数大了不能出去打工,在这里采蒜既能顾家又能赚钱,比外出打 工 强 多了!”村民张诗菊说。
  开辟产销对接“新路径”
  6月13日,位于梁家镇大纪村的大蒜购销点格外忙碌,一车车经过晾晒后的干蒜,即将销往莱芜、金乡以及河北、天津等地。“梁家产的大蒜个儿大、辣度适中、品相好,我们收购来的大蒜质量有保障,这两天干蒜价格最高达到2.8元。”购销点负责人杨兆运称,眼下他们收购的40万公斤大蒜,经过晾晒、筛选正陆续出库。这些干蒜可用于培育蒜黄,也可加工成糖蒜。此外,经过筛选的优质大蒜还能作为蒜种销往邳州等地,每公斤价格高达6元。
  为深度挖掘大蒜的产业价值,梁家镇积极构建“产供销储加”一体化链条,建设6座现代化冷库,进一步提升蒜薹冷藏保鲜仓储能力;通过“农超对接”模式,梁家大蒜直供山东商业集团等大型商超,部分蒜薹出口至印尼等地。
  在保障大蒜稳定产出的同时,梁家镇还推行“蒜粮轮作”模式,即上半年种植大蒜,下半年接续种植玉米、大豆,实现一年两季作物产出。“我们将继续拓展‘有机种植、精深加工、高端销售’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让‘禹城大蒜’香飘全国。”朱英开说。

更多>>  禹城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蒜头”长成大产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