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50813期 >> 第A4版:文化
村口的长条石
□王凤仙

  在家乡的村口,一棵古旧的大树下,摆放着两块长长的条石。每块条石长约十米,宽约四十厘米。两块条石相连,下方由四个坚固的石墩稳稳支撑,条石表面光滑细腻,如同岁月精心打磨过一般,坐在上面既凉爽又舒适。关于条石的来历,无人知晓,但根据其光滑的表面和深沉的颜色,估计已有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更迭。
  每当夏日的傍晚,霞光渐渐隐去,月亮悄悄爬上柳梢,暑气也慢慢消退。村民们吃完晚饭,便会漫步到村口。来条石处的大多是男人们,有的嘴里叼着烟斗,轻吐一口烟圈;有的手中摇着蒲扇,驱赶着偶尔飞来的蚊虫;有的穿着一双拖鞋,悠然自得地走往村口。那些健谈者,屁股刚一沾上条石,便迫不及待地加入闲聊,话题从国家大事到家长里短,无所不谈。有人聊得兴起,猛地站起来,手指前方,仿佛事事与己相关,眉飞色舞;有人聊得激动,怒目圆睁,满脸通红,声音高昂,不时引来一阵阵喝彩声和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宁静的夏夜中。
  条石对面是晒谷场,那里是孩子们的乐园。四十年前,没有电视、手机和电脑,夏夜酷热难眠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这里。大人们悠闲地坐在条石上聊天,孩子们则在晒谷场上尽情玩耍。他们各得其乐,跳房子、跳绳、老鹰捉小鸡……游戏种类繁多。看着伙伴们的脸庞在月光下变得洁白而美丽,我们会不自觉地笑成一团。我们的笑声偶尔也会吸引条石上大人们的目光,尽管听不懂他们在聊些什么,但从他们眉飞色舞的表情中感受到了快乐,仿佛这夏夜的美好时光能够永恒。
  记得儿时的每个夏日傍晚,母亲总是忙碌着收拾碗筷、洗刷餐具、打扫房间。而父亲放下筷子,踩着拖鞋,缓步走向条石。父亲不善言辞,总是默默地坐在条石上,眼神追随着健谈者的动作,时而点头,时而微笑,静静地听着。我和弟弟常常偷偷跟在父亲后面,到晒谷场玩耍。随着夜幕降临,月亮悄然升起,伙伴们也越来越多,我们在皎洁的月光下玩着各种游戏。玩累了,便挨着大人们坐下,听他们聊天。
  待到月上柳梢头,微风吹拂,带来丝丝凉意,条石上的人渐渐散去。“走吧,回家吧!”父亲站起身,我和弟弟也跟着站起,伴着虫鸣声,一步步向家走去。回头望去,那长长的条石空无一人,显得格外寂静,只有月光洒在条石上,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第二天晚上,当月亮高悬,星光闪烁时,村民们又三三两两地向条石处聚集,条石上再次热闹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条石不仅是一个休闲的场所,更是村里人情感交流的纽带,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
  自从参加工作,回家总是匆匆来去,村里的许多老房子不知何时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小洋房;村口的大树也不知何时被砍伐;条石不知何时被移走;村里的路也铺上了水泥。直到几年前的一个暑假,我在街上散步,忽然在一户人家的东墙壁前发现了那两块熟悉的条石。原来,我记忆中的条石还在,只是位置变了,但那份熟悉的感觉依旧未变。
  如今,条石上大多坐着几位老人,孩子们因学业繁忙,很少有时间来这里玩耍。老人们依然保持着多年前的习惯,白天、晚上都喜欢聚在条石上闲聊度日,在村口守望着这片热土。这些老人的脸上依然挂着满足的笑容,仿佛在守护着村庄的记忆,让这段美好的时光得以延续。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村口的长条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