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50507期 >> 第A2版:要闻
齐河县总工会凝聚强大“工”力量书写劳动新荣光——
做实暖心“身边事” 当好职工“娘家人娘家人”
□文/图本报记者李晓楠本报通讯员郭英范露

植保无人机操作员技能竞赛


走访慰问困难职工


骑手小哥在驿站喝水休息


为城管执法人员送去防暑降温物品


职工气排球比赛


“齐鲁工匠”现场授课


县总工会组织职工茶艺培训


  畅通职工成长成才通道、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不断丰富职工的文体活动……一直以来,齐河县总工会秉持着“服务职工、助力发展”的理念,从职工服务、技能提升、生活丰富等多个维度发力,为全县职工撑起了一片温暖且充满希望的天空。
  在齐河,每一名劳动者前行的路上,总有齐河各级工会组织的真情关怀和温情守护。而这股暖流正变成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奋勇争先、顽强拼搏的磅礴动力。
擦亮“工”品牌 为职工服务有“温度”
  4月25日,走进位于晏城街道的骑手之家工会驿站内,书架陈列涵盖社科、生活等多个品类的书籍。功能区内,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不仅配备了免费饮用水、急救药品等物资,还设有休息桌椅。几名刚结束了外卖配送工作的骑手小哥正在此休息。
  “以前送单,风里来雨里去,找个地儿歇脚、喝口水,难!有时候想方便下,得满大街找公厕。”骑手宰德智擦着额头的汗笑道,“现在可不一样了!大街小巷都有工会驿站,渴了有水喝,累了有地儿坐,还能给电动车充电。”
  宰德智的深切感慨,源于县总工会对劳动者的“急难愁盼”精准发力。近年来,县总工会锚定服务痛点,加快推进“司机之家”“户外劳动者驿站”等暖心阵地建设。“我们结合就业群体的职业特点和生活习惯,提供政策宣传、学习教育、业务办理以及候工休息、停车充电、就餐饮水等服务。”县总工会保障部负责人关齐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建设了31处户外劳动者驿站,在驿站内配备饮水机、微波炉、暖宝宝、充电器等实用设施,为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冬季取暖、夏日纳凉、歇脚喝水、随时充电”的暖心服务。
  阵地建设只是县总工会提升职工服务温度的一个缩影。从线上入手,县总工会积极打造“智慧工会”平台,依托“齐河工会在线”微信公众号、齐鲁工惠APP平台,工会与职工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去年以来,线上惠工活动累计开展38次,向全县工会会员发放各种类型的优惠券1万余张。无论是餐饮优惠券,还是购物满减券,都让职工切实享受到了实惠。
  不仅如此,县总工会在帮扶困难职工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每年组织工作人员对全县职工生活情况进行摸底,为困难职工建立档案,实施精准帮扶,定期走访慰问,为他们送上生活物资、慰问金,帮助解决生活中的燃眉之急。
  今年3月份的一次走访中,工会工作人员了解到职工老王(化名)因家人突发重病,医疗费用让家庭陷入了困境。工会迅速行动,启动帮扶机制,为老王申请了专项救助金,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截至去年底,县总工会累计为在档困难职工发放生活和医疗救助资金15万余元。
凝聚“工”力量 提升职工技能有力度
  近年来,县总工会立足全县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创新构建“创新链筑基、名师链传承、竞赛链淬炼”三链协同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体系,通过政策衔接、资源聚合、平台赋能,为产业工人铺就“成长快车道”。
  “以前只觉得自己就是个按部就班干活的普通工人,参加这次技能竞赛后,才发现自己表现还不错,还获得了不错的名次。”齐河县九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员工李鹏赛后难掩激动。4月16日,李鹏参加了由县总工会联合县人社局举办的植保无人机技能竞赛,与来自全县的农业技术骨干齐聚赛场,大家各施所能,激烈角逐。
  “通过比赛我也发现了自己许多不足,在其他选手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新的操作技巧和方法,受益匪浅。”李鹏表示。
  县总工会将技能竞赛作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加速器”,每年联合人社、工信等部门举办县级职业技能大赛,涵盖焊接、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操作等30余个工种,参赛职工累计突破1万人次。对竞赛优胜者,除给予奖金、荣誉外,还优先推荐参评“齐河工匠”“技术能手”等,并纳入企业人才储备库重点培养。此外,县总工会积极组织优秀选手参加省、市技能大赛,近3年共有15人在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
  为激活产业工人创新活力,县总工会出台《齐河县职工创新创效竞赛活动激励办法》,以“五小”创新竞赛、政策引领激发职工投身技术革新、推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3年来,累计评选县级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210项,培育全员创新企业22家、创新型班组118个、创新标兵136名,让“金点子”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金钥匙”,形成了“人人敢创新、处处有创新”的浓厚氛围。
  此外,县总工会还积极推动落实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名师收徒”“齐河工匠”培育计划,组织相关领域的劳模工匠组成服务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难题攻关、工艺改进等服务。
  从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入手,县总工会成立了由10家单位组成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投入专项资金23.5万元,培育建设县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2个,覆盖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同时,依托工作室平台,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行动,组织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深入企业“把脉问诊”,累计解决技术难题85项,开展技能培训120场次,惠及职工5000余人次。
展现“工”风采 助职工生活更有舒适度
  3月28日,在齐河旺旺食品有限公司,一场职工文艺汇演精彩上演。舞台上,职工们尽展风采:激昂的大合唱振奋人心,灵动的舞姿轻盈优美,诙谐的小品令人捧腹。台下喝彩声、掌声交织,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以文润心、以艺赋能,县总工会通过打造多元化文化活动矩阵,持续为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注入新活力。通过实施工人文化宫“点亮工程”,打造以“公益培训”“文体活动”“赛事承办”“职工服务”四个板块为主体的“齐工学苑”品牌,涵盖羽毛球、乒乓球、茶艺、古筝、舞蹈、瑜伽等文艺、运动类目,并根据职工需求,“点单式”推出多层次、多类型的职工特色活动。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聚集效应,定期为职工提供优质培训课程。截至目前,县总工会开展各类公益培训200余场次,服务职工8000余人次,承办省级赛事10余场,开展县级赛事20余场。
  同时,县总工会组建了专家讲师团、劳模工匠宣讲团、县乡工会干部宣讲团等宣讲团队,通过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社区等方式开展宣讲活动,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用“家常话”解读“大道理”。去年以来,开展宣讲活动50余场,受众4600余人。
  不仅如此,县总工会创新宣传形式,打造劳模文化传承“云”阵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栏目。《永不过时的劳模精神——时传祥》《基地开讲啦》《齐工学苑》《齐工说法微课堂》等栏目,让广大职工群众在线上线下全方位感受劳模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法律意识。职工们通过这些栏目,不仅能拓宽视野,还能学到实用的知识。
  “我们将以‘提升职工生活舒适度’为行动指南,不断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和创新的线上平台,拓展工会服务职工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把工会组织对广大职工的关心关爱真正落到实处,不断增加职工‘家’的温暖体验,提升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秦群表示,工会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更扎实的行动,将工会温暖转化为职工奋斗的动力,为广大劳动者创造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做实暖心“身边事” 当好职工“娘家人娘家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