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创新实干彰显新时代人大担当
——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2024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职、担当作为,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跃上新台阶。
  这一年,他们依法履职尽责,务实担当作为。召开人大常委会会议9次、主任会议9次,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1项,组织新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宪法宣誓59人次,开展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13次,作出决议决定31项。
  这一年,他们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专业为主、混合编组”的代表履职新形式、“代表联络站+产业链”的服务发展新路径等做法出圈出彩,得到全国及省、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充分肯定。
  这一年,他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级人大代表企业新增投资12.1亿元,新招商落地项目49个、总投资28.6亿元。
  这一年,他们用心用情讲好人大故事。组织选送29件作品参与主题征文活动,列全市第一位,并荣获特别组织奖。3件作品入选省人大主题征文专栏,被省人大常委会授予“2024年度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强化政治引领 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县人大常委会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组织集中学习活动5次,召开交流研讨会3次。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细。制定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党组及其成员责任清单,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和工作链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作为必修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主题教育学习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强化监督质效 坚持正确有效依法监督
  聚焦高质量发展。 聚力“三强县”建设,听取审议关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新型工业强县、绿色优质高效现代化农业强县、享誉全国文旅强县建设情况的报告。共听取审议经济运行类专项报告11个,提出审议意见35条。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等21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0篇。落实重点项目“四个一”推进机制,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11个项目提速增效。
  聚焦民生福祉。听取县政府关于民生实事办理情况的报告,组织开展一线调研6次。听取城建工作专项报告,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整改停车治理等问题160余处。
  聚焦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连续3年组织开展满意度测评工作,2024年参评7个部门单位全部获得“满意”评价。多次组织“回头看”视察,监督完成26个方面问题的整改。组织开展了对6名法官、检察官的履职评议,评议结果均为“满意”。
  强化履职能力建设 深入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
  “零距离”联系代表和群众。着力加强“两个联系”工作,29名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176名一线代表,1217名代表联系5805名群众。华店镇就业创业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人大代表“齐享”特派员作用,帮助1300多名群众就业创业,化解8起工企矛盾纠纷。着力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永嘉社区居委会、黄河生态城法庭2个联系点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协助省市人大立法调研7次,为9部省市法律法规提供立法建议20余条。
  “齐行动”服务经济发展。把开展“人大代表齐行动·我为齐河建新功”活动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2024年年初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安排,印发倡议书5000余份,号召代表投身经济发展主战场。
  “全方位”保障代表履职。对建议办理情况实地调研50余次,114件建议高质高效办理。组织20余名市县代表赴庆云县、天衢新区,专题调研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工作。邀请各级代表104人次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拓展代表参与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强化自身建设 打造“四个机关”
  坚持不懈强党建。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党的建设,推进机关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注重提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志愿服务活动15批400多人次。
  锤炼本领强队伍。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注重年轻干部的培养,邀请教授专家进机关作专题讲座2次,组织年轻干部学习小组集体学习10期。举办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弘扬法治精神,践行为民宗旨”法律知识竞赛,提升县乡人大干部和各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严抓细管强作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改进视察调研、文风会风,简化办文办会办事流程。组织召开警示教育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常态化推进正风肃纪。(记者李榕整理)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创新实干彰显新时代人大担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聚焦齐河两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