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50108期 >> 第A2版:要闻
齐河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旗燕”飞进百姓家
□本报记者 李晓楠 本报通讯员 陈潇姝 王翠捷 孙姝怡

县戏曲家协会组织“文化进万家”


县书法家协会开展书法进社区活动


齐河移风易俗文艺展演


美术爱好者参加画展


  京剧、相声、小品、歌舞、书法……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军营,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齐河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播撒文艺润民的春雨。百花齐放竞芳流,2024年,齐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打造“旗燕”文艺品牌,开展文艺品牌引领、文艺项目实施、文艺活动护航、文艺作品 出 圈 的“文艺奏响行动”,在推出大量文艺作 品 的 同时,高度重视群众“文化获得感”,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推进文化惠民。
  特色品牌 以“旗燕”带群燕
  因为语言风趣幽默、表演自然流畅,翟峰被家乡人民誉为“齐河笑星”。作为县文化馆曲艺部主任,他踏遍了全县所有乡镇(街道),为群众奉献了1000多场演出。如今,慕名前来向翟峰学习曲艺的人络绎不绝,他毫无保留,倾囊相授,还创办了青少年曲艺说唱公益培训班,免费提供线上线下授课,成功培养企事业单位、学校及农村文艺骨干200余人。
  翟峰的曲艺发展之路,正是齐河文艺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在齐河,“旗燕”文艺品牌宛如一颗璀璨明星,发挥着强大的引领作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党组书记孙茂同表示:“在‘旗燕’文艺品牌打造上,我们深挖齐河文化资源,聚焦‘特’字谋创新,瞄准‘新’字求突破,着力‘融’字促实效,以品牌引领方向,凝聚各方力量。”
  齐河创新“旗燕”品牌服务模式,一改以往“送文艺下乡”的单一做法,根据群众多元需求,依托9个艺术家协会,组建了28支“旗燕”文艺志愿服务队。这些队伍犹如灵动的“群燕”,精准对接群众文化诉求,开启“订单式”文艺服务。
  “在‘旗燕’文艺品牌的引领下,齐河文艺志愿者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积极投身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县文联主席赵方新介绍,在众多重大工作和活动节点,他们总能及时跟进,送上精彩演出。每逢重要节日庆典,他们深入各个村(社区)搭建舞台,为群众呈上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文艺盛宴。此外,为深入挖掘人文元素、生态资源,不断赋予黄河文化新的时代内涵,齐河县文联组织作家深入黄河沿岸采风,创作出一系列反映黄河文化、展现生态保护成果的优秀作品,长篇报告文学等佳作用细腻文字记录下黄河岸边的动人故事与时代变迁,以文艺之力为齐河发展添彩。
  2024年,齐河开展了“文化进万家”文艺演出系列活动40余场次,另外还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县书画展等活动。
  精品创作 与生活同频共振
  “愿你们尊老爱幼邻里好,建一个文明家庭人人称赞……”近日,由齐河县戏曲家协会主创的吕剧戏曲小品《生日》在齐河县华店镇上演。舞台下,村民早早搬来小马扎等候。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演出,贯穿了喜感十足的乡土俚语,观众的叫好声不时响起。演出刚结束,演员们就抓紧时间收拾行囊奔赴下一站。
  齐河县戏曲家协会成立于2013年,拥有会员90余名,常年在全县30多个乡镇(街道)演出,年均演出40多场次。用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是车开得进的地方,舞台就能搭起来”。
  可在几年前,戏曲下乡却遭到了“冷遇”。据县戏曲家协会负责人杨金环回忆:“那时我们去乡村演出,老戏老唱,观众零零散散十几人,座位空荡荡的,大家心里也空落落的。”如何让送戏下乡叫好又叫座成了杨金环的心头大事。在经过开会讨论、外出调研、问卷调查后,戏协上下达成共识——必须勇敢求变。他们以吕剧为基础,开展了农村戏创作。“吕剧源于乡村,基层剧团的主场是乡村,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写农村戏再合适不过。”杨金环介绍。
  随后,杨金环和编剧张秀廷一头扎进农村,下决心“找不到好的故事决不回县城”。张秀廷深入采访大学生“村官”原型20多天,既听她的豪言壮语,也听她的“碰钉子”语录,既看她斗智斗勇,也看她悄悄抹泪……原创戏曲小品《“村官”回家》搬上舞台后,场场爆满,不少“90后”、“00后”赶来“追剧”。张秀廷感慨,“我找到了检验剧本的‘铁秤砣’,那就是群众。群众说你戏好,你的戏一定差不到哪去。”
  不只是戏曲家协会,齐河各文艺家协会在作品创作上推陈出新,打造出一批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一派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景象。去年以来,县作家协会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两河牵手”工程实施等重要节点,结合齐河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积极开展主题创作活动,一批具有齐河特色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在各级文学期刊发表并获奖;齐河县美术家协会组织画家深入乡村、景区等地写生,将齐河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转化为生动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本地展览中展出,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吸引了年轻一代对齐河美术的关注。
  三方联动 “民星”接连涌现
  2024年12月31日,走进晏城街道永泰社区,社区广场上乐声飞扬,只见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队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我们舞蹈队的队员都是社区居民,因为要参加社区开展的元旦文艺表演,社区工作人员特意在县文联给我们请了老师,指导我们跳舞。”永泰社区居民王俊英介绍。
  锚定“镜头聚焦人民”这一方向,齐河县文联围绕强服务,搭建文艺志愿服务整体架构,组织、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和文艺作品创作。“文联要发挥组织优势,就要在‘联’字下功夫,其核心就是‘做人的工作’,其立足点就是‘交心’,要把文联建设成为齐河县文艺工作者‘心之依归的地方’。”孙茂同介绍,县文联强化镇街与协会、协会与文联、镇街与文联之间的联动,加强三方资源整合,推动优秀文艺品牌活动的有效互动和产业资源联动,同时强化不同文艺专业领域内的“联盟”,强化专业深度与影响广度。
  为了提升社区文艺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县文联还深入社区开展文化辅导工作。专业的文艺工作者定期为社区文艺团队进行培训,从舞蹈动作规范、歌唱技巧提升到节目编排创新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社区文艺爱好者提高表演水平。同时,社区也积极邀请各类文艺名家走进社区,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让居民们近距离接触到高水平的文艺创作和表演,激发居民参与文艺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文联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为协会和社区提供支持;协会发挥专业优势,创作文艺作品,培养文艺人才,服务社区群众;社区则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反馈群众需求,为文联和协会的工作提供方向。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让齐河的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孙茂同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中,齐河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化文艺品牌建设,丰富社区文艺活动内涵,让文艺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旗燕”飞进百姓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