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40828期 >> 第A4版:文化
我与黄河大道的故事(一)
□马玉凤

  在齐河县城向南,有一条宽阔的道路叫黄河大道,因为它北接国道308线,穿过镌刻着“河清海晏”的大门坊,中间与齐河南高速立交的出入口互通,一路向南连起横跨黄河的齐河黄河大桥,故称之为黄河大道。
  而在十几年前,那曾经是一条破旧、狭窄,路面又坑洼不平的乡村公路,连接着齐河县城和祝阿镇人们的往来交通。
  2010年秋,出现了一群公路勘测设计者,开始穿梭忙碌于这条路两侧的田间地野、水沟泥塘。他们扛着塔尺、花杆,架起全站仪、水准仪等,收集记录着各种现场测量数据。
  两年后,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建成通车,路宽近百米,双向十车道,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黄河大道。
  在这片人杰地灵的齐河大地上,这条如黑锦缎一般的光明之路,像一张华美靓丽的景观名片,彰显了晏子故地的大气风范,代表了齐河好客的诚意,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好友宾客。每当走在这条路上,我就会感到无比亲切、无比自豪。我之所以对这条路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是因为我亲自参与了黄河大道从勘测到施工的整个过程,它是我们公路建设者历经近千个日夜艰苦奋战,修建而成的路,是交给齐河父老乡亲的一份满意的答卷。
  十几年过去了,黄河大道绿化带栽植的景观树都已经长大,郁郁葱葱,树下的花草一年四季繁花似锦。这条路的周围已经建起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而这条路依然是平安顺畅的宽阔坦途,承载着路上生生不息的车水马龙,成为齐河县城区南延的主干道。
  追忆往事,很多当年建设施工的故事依然历历在目,请让我从中撷取一二,讲给大家来听。巧跨“二道坝”
  说起黄河二道坝,对于大部分土生土长的齐河人都不陌生。那是1971年经国家水电部批准,为了有效预防洪汛和凌汛,在齐河县境内划定北展区,3年后建成黄河北岸大堤,俗称“二道坝”。
  直到2008年,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黄河总体防洪能力大大提高,北展区取消防洪防凌的功能,但它依然是黄河防御工事的重要基础设施。
  黄河大道与二道坝是相互交叉的,按正常情况下,黄河大道要依照原坝顶高度设计而修建,以前的旧路就是这样。可是经过新一轮反复测量和论证发现,如果依照原来高度修建,这段相交的路段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方面,以前的旧路设计有一定问题,原纵坡坡度超出现在设计规范标准,交叉口附近已经成为事故易发路段,现在路面加宽很多,更是增加很多不安全的因素。现行的道路设计规范要充分考虑行车安全,对道路的纵坡坡度大小有严格要求限制。如果是延长起坡点,加长坡长,坝北沿线的很多民居就会因路面大幅抬高,生活和出行受到很大影响。
  另一方面,因坝底和坝顶高差大,路面加宽部分填筑土方数量巨大,备土质量要求高,取土困难,施工难度系数也高,尤其坝南鱼塘密布,地下水位高,新旧路基相结合部分容易出现翻浆(翻浆是指土壤含水量过大,压实过程中不能成型,发生弹簧、开裂、鼓包、严重时泥浆外冒的现象),导致不均匀路基、路面沉降。
  第三方面,以设计极限值设置坡度,因地形限制,起坡突兀,线型不顺畅,影响了整条道路的适用性和美观性,这有悖于各级政府和部门修建这条景观大道的初衷。
  经多方综合考虑,得出的最佳方案就是:在黄河大道路宽以内合理降低坝顶高程,两侧坝顶道路设缓坡,恢复至原高程,形成一个垭口,既能保障安全通行,又经济美观。
  然而自二道坝修建以来,因其功能比较特殊,是以备行洪行凌之用,国家相关部门就严禁对其建设开发。虽然现在二道坝的重要性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上级还没有下发相关的支持文件,就不可以自行改变堤坝的原貌。
  黄河大道的修建意义与黄河二道坝的历史影响和作用,二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这个方案是否行得通,各方单位都心里没有底。经过慎重考虑,为了齐河以后的整体发展,最后毅然决定将这一套思路缜密的论证材料和最佳设计方案报送到国家相关河务部门审批。
  为了一方民生的安定和谐发展,这个问题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也得到各级领导大力支持,经过省市各级河务部门层层审批,最终同意了该方案的实施计划,黄河大道修建遇到的最大难题得以圆满解决。
  现在,当我们行车路过这个堤坝垭口,沿途的美景会扑面而来,道路顺畅而安全。朋友,你能想象到当时所有参与设计、建设的人们为了达到这样完美的效果,尽心规划设计蓝图而殚精竭虑吗?而那为了黄河大道被降低高程的二道坝,不仅没有受到线型改变而影响坝顶道路的通行,反而因为两侧边坡种上各种花草树木,变成了齐河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与黄河大道的故事(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