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40807期 >> 第A4版:文化
云收夏色秋声动
□聂顺荣

  立秋,又称“交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之时,绿意将褪未褪,暑气虽然未尽,但已是强弩之末。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富有诗意的节气之一,我们不妨跟随时光的脚步,去感受一下这个时节的美好。
  立秋之美,在于清凉。立秋意味着夏去秋来、暑去凉来,故有“立秋之日凉风至”之说。“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宋代诗人刘翰的这首《立秋》,格调清新,意境散淡,让人凉意顿生。院子里的乌鸦啼叫着离巢而去,屋子里的玉石屏风孤独地立在那里。突然,枕边吹来阵阵清凉的风,仿佛扇子在一下一下地扇动。诗人从梦中醒来,起身到院子里,秋声已无处可寻,只见如水的月色和满阶的梧桐落叶。诗人通过描写夏秋季节交替时细致入微的感受,展现了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立秋之美,在于大自然的明澈。阳光一旦被立秋的指尖抚过,便收敛起暴烈和炽热,变得温柔了许多。褪去了春的柔情、夏的热情,秋愈发显得一尘不染,无论是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还是闲云野鹤的闲适,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气韵。“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唐代诗人刘言史的这首《立秋》,把秋之明澈写得淋漓尽致:从立秋这天的早晨起,暑气渐退而秋天将至,秋风阵阵而起,早已惊动人心。澄明高远的天空收敛了夏天的景色;高大的梧桐树叶开始飘落,发出了秋天的声音。
  立秋之美,在于农事的繁忙。立秋节气对于农事活动的影响很大,民间广泛流传着诸多立秋农谚,如“立了秋,挂锄钩”“秋不凉,籽不黄”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对这一时节农事活动的经验总结。“秋旱如刀刮”,立秋前后,防旱至关重要。此时,南方中稻开花结实,北方玉米结棒吐丝,大豆结荚,红薯快速生长,棉花进入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
  立秋之美,还在于传统习俗。早在3000年前的周朝,立秋这天,天子便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仪式。之后,立秋习俗不断发展变化,可谓五彩缤纷。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咬秋、晒秋、贴秋膘等。咬秋,有的地方又称“啃秋”,寓意要咬住这一时节的好东西不放,咬住了便可顺应天时、留住当下的美好。比如,天津人讲究在立秋当天吃西瓜或香瓜。西瓜和香瓜代表秋天的美好事物,人们相信“咬”住它们便可消除夏天的暑气,避免冬天和春天出现痢疾或腹泻。晒秋就是秋收时节晾晒农作物,主要流行于江西、安徽、湖南等地的山区,江西婺源篁岭的晒秋尤其有名。
  美丽的秋天,就像意境深远的唐诗宋韵,令人心旷神怡,充满期待。希望立秋后的我们,都能迎来人生的美妙旅程,不辜负这美好的时节。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云收夏色秋声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