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40529期 >> 第A4版:文化
难忘那年麦收时
□王克凯

  小满一过,麦子开始渐渐变黄。微风吹拂,阵阵麦浪此起彼伏。望着眼前丰收在望的田野,思绪一下子把我带回到了儿时麦收繁忙的时光。
  一麦抵三秋,五月农家无闲人。遍地麦黄,老少弯腰。那时的麦收主要是靠人力手工收割,掉在地里的麦穗相对较多。太阳底下,乡亲们头戴斗笠,一手握着镰刀,一手抓着麦秆,“嘎吱嘎吱”不停地割了起来。先割两小把麦子,将穗头熟练搭在一起,扭动几下,一个简易的麦绕子很快就做好了。看收割数量差不多,将周边散落的小麦拢在一块,手攥着麦绕子两端,使劲收拉,一小堆松散的麦秆被捆成了一团,等待家人用板车把它拉走。
  我家兄弟姊妹当中,数三姐个高有力气,平时家里运麦子都是由她掌车。乡村土路高洼不平,有时路上还有不少车辙。所以掌车很不容易,若没有一些力气,再不懂技巧,稍不留神,就会翻车。
  夏天天长,凌晨四五点钟天就亮了,一大早就去麦地里干活。到了中午时,骄阳似火,没一会儿,身上的衣服便湿透。由于没戴手套护袖,不时被熟透的麦秆、叶子划到,胳膊和小腿上总会出现一道道红线,经汗水浸湿,火辣辣地疼。
  记得每年一到麦收季节,学校都会放麦假,让老师和学生回家协助农忙。我们这些小孩子不会割麦,就到地里帮大人拾麦子捡麦穗。金黄的麦穗与胸前鲜艳的红领巾交相辉映,成为田野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拾着,拾着,脑海里立马跳出老师曾经教我们背诵过的那首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情此景,使我们对这首诗的感受体会如此深刻。
  麦子割完,还要将它们拉到场上,进行打麦晒粮。我家麦场就在地头上,一排子几家场都连在一起。麦子全部晒干后,就可以碾麦压麦了。麦场上,耙子扫帚木锨,样样齐全,人手一把,忙得热火朝天。早些年都是用耕牛拉碌磙来压麦,后来用上了手扶拖拉机,效率直线上升。晒干的麦穗在碾轧后,麦粒就脱了下来,再经过扬场、晾晒,最后,麦粒被运回到家中,储存在粮仓里。
  那年头,种田得看老天的“脸色”,家家户户收下来粮食不够吃的,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白面馒头,而平时只能靠玉米谷子,搭配些红薯和土豆来解决温饱。自从实行科学种田,小麦粮食连续获得大丰收,农民生活才逐步好起来。现如今,麦收已全面实现机械化,仅需一两天时间,收获的小麦就全部入仓,不得不感叹科技改变生活。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难忘那年麦收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