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40410期 >> 第A2版:要闻
齐河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路径——
“文化先行官”激活群众文化春水

“文化先行官”在群众中推广竹编


云廷臻(左一)推广扎刻技艺


华店镇“文化先行官”井彦(左一)教群众扇子舞


“百姓大舞台”群众当主角


齐河推广“健身彩带龙”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文/图本报记者钟伟王岳琪本报通讯员王业婷
  在齐河,有这样一群“官”,他们每天活跃在各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基层群众提供活动策划与组织、阵地运营与管理、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队伍培植与培训等一揽子文化服务,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文化先行官”。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原来,这是齐河县通过引入社会力量、聘请专业人员、深挖地域文化,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激活阵地、群众受益”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文化先行官”项目既然是属于社会力量参与的文化服务类项目,为何以“官”字起名?带着疑问,记者赴一线探析。
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三团三社建起来了
  华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二胡笛子此起彼伏,二楼画室内翰墨书香,三楼舞蹈室内音乐阵阵、脚步踩着节拍律动……“趁现在有点空,先给老师来一段扇子舞,看看我们排练得怎么样。”4月7日下午,在华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华中社区广场舞领队官玉奎和华店镇“文化先行官”井彦一打照面,就笑着让井彦看她们来“一段”。
  “一开始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官’,现在是大伙儿心里特别亲近的‘官’,他们带着我们把这些活动组织起来了、课程都学起来了……人家是真专业,叫‘官’实至名归。”今年74岁的姜庄村村民姜保文说。
  “文化先行官”如何成了群众心服口服的“官”?
  齐河推行“文化先行官”项目就是想通过专业社会力量来盘活用足文化设施,破解基层专业人才匮乏、场所闲置的问题,带动群众实现精神共富。“文化先行官”以文化破题,如今不仅成为基层文化服务的“一线指挥官”,还是参与基层治理的“无品芝麻官”,助力产业发展的“产业联络官”,实现了文明实践、文化振兴工作实体化运行、项目化推进。
  书画课、舞蹈课、民乐课、摄影课……自从“文化先行官”项目开展以来,华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日有效开放时间达到8小时,实践所人气旺,每天的人流量能到200多人,拥有了很多忠实的粉丝。对实践所硬件进行设备提升的同时,到各个村里挖掘本土文化人才,也成了“文化先行官”的重要工作内容。
  “变过去‘演什么看什么’为‘想看什么演什么’,摸排群众需求,组建文艺社团,定期开展培训。”齐河“文化先行官”项目负责人柏杨说。他们进村入户调研,每月常态化发放文化服务调查问卷2万余份,摸清群众需求基础上,帮助各乡镇(街道)组建精品“三团三社”200余个,精品培训课程9000课时,服务群众超过70万人次,在全县培育了8500余名基层文艺骨干,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摸排群众需求,组建文艺社团,定期开展培训,这是“文化先行官”的基本工作流程。“之前刚去村里组织活动的时候,也遇到过不少难题,但随着挨家挨户摸排,当地群众对项目有了更深了解,参加活动也有了热情。现在各个村、镇都有了专业的艺术指导老师,大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柏杨说。
从“台下观众”到“舞台主角”——百姓大舞台亮起来了
  4月7日,天色刚刚擦黑,祝阿镇左三里村的村民左曰杰、王凤英等就在村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将音箱之类的摆好,跳起舞来。“以前就是凑在一起玩玩,跳舞也大多是和抖音学的,现在可不一样。”王凤英说,“我们还跳出名堂来了。”
  她说的“名堂”,是指今年1月份在祝阿镇古城苑社区举行的齐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大舞台”启动仪式。她所在的左三里村舞蹈走秀艺术团推出了舞蹈《春风流水》,被安排到第四个登场。演出当天,天空飘起了雪花,但是低温挡不住左三里村舞蹈走秀艺术团成员们的热情。轮到她们上场时,大家一起脱下厚厚的羽绒服,亮出整齐的旗袍装扮,她们优雅的表演也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以前碰到这种好事,我们只能看,如今是在‘百姓大舞台’这个如此正式的大平台上展现自己,一说起来大伙儿心气都高了。”一提起这次演出,左三里村舞蹈走秀艺术团领头人于贵华感慨不已。早在2020年,于贵华和左三里村二十余位同龄人因为对跳舞、走秀感兴趣经常凑在一起交流,但苦于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也没有对外展示的渠道,她们一直处于“散兵游勇”的阶段。
  直到齐河实施“文化先行官”项目后,“文化先行官”定期到村里面指导专业技术动作,还每隔一段时间为大家编排新舞和走秀动作。不久之后,左三里村舞蹈走秀艺术团成立了。卖牛羊肉、开超市、接送孩子……虽然白天大家都各自忙碌着,但一到晚上就默契地集合到一处,跟着“文化先行官”学习舞蹈、走秀。“感谢‘文化先行官’为我们带来专业的指导,通过培训,我们形体、气质得到了极大提高,再加上能登台表演,大家更有自信心了。”左三里村舞蹈走秀艺术团队员们十分感慨。
  如今在祝阿镇,村村都有自己的专业艺术团,用村民的话来说就是“家门口就有硬件配套齐全的大舞台”。“近几年各村都组建了专业的艺术团,如今我们就要为老百姓组织好演出活动,让他们展现出自己的才艺,同时也让其他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演出。”祝阿镇的“文化先行官”李艳君表示。
  得益于“文化先行官”开发出的群众沃土,以“群众村晚+”的模式,从1月至3月中旬,齐河县在全县15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组织开展了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齐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大舞台”迎新春、庆元宵展演系列活动,推出了上百个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将“农闲”变“冬热”。
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非遗成乡村特色产业
  “扎刻是一种有数百年历史的民间手工技艺,我现在做的就是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文化先行官”云廷臻说,基本上他去各个镇街、村做推广,扎刻这门课程是他的必讲课。
  从80岁老人到8岁儿童,云廷臻能让一点基础都没有的人在15分钟内做成最简单的扎刻作品平安扣,他在背后付出了五六年的努力。
  长期以来,云廷臻不断思考着如何让扎刻大众化、教学如何让人们更容易上手。他编写制作扎刻作品的教程,将简单易学、操作性强的扎刻技术,录制成小视频,供扎刻爱好者免费学习交流。前不久,他还专门定制了扎刻制作机器,制作扎刻原材料,成套推出“蝈蝈笼”“平安扣”等扎刻制作套装。
  “是‘文化先行官’项目给了我推广扎刻技艺的平台,让我的扎刻作品能够走出去,销往江浙等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云廷臻深感责任重大:“非遗技艺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这就需要我们年轻一代以更加专业的角度,不断更新和创新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希望在不断推广下,齐河的扎刻作品会走出国门,迈向世界,让更多人体验和领略中华民族优秀的非遗文化。”
  为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齐河梳理县级以上非遗项目60余个纳入手造项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发非遗资源,让虎头鞋、黑陶、扎刻、面塑等在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的文化活动中进行传承培训,制作完成的产品销往江浙等地,不仅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而且实现引进来、走出去。聚力“山东手造”进景区、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进商超、进酒店、进社区,建成祝阿小周月饼制作工坊等13家非遗工坊、16个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20处非遗传习所,搭建起传统工艺生产、培训、交流和展示的集聚空间。“文化先行官”经验做法在省委改革办《改革与制度创新》刊发并全省推广。
  前不久,省委宣传部公布了2023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优秀创新典型案例,共评出10个典型案例,齐河县“‘文化先行官’助力乡村振兴”入选。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文化先行官”激活群众文化春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