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40327期 >> 第A4版:文化
晏城遗响传千年
□朱德蒙于洋


  自黄河沿线向北走10余公里,便来到了如今的县城新址晏城街道,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虽然时间尚短,不少齐河人对县城迁址之事早已习以为常,甚至认为迁至晏城“理应如此”。这种认识的背后与晏城在齐河的历史文化地位密切相关。
  假如祝阿镇见证了“齐河之名”的演进与变迁,那么晏城则保留了“齐河之实”的延续与传承。对不少齐河人来说,齐河的精神之“实”,是齐河贤人历经千年传承不息的“义”之精神。这一精神的肇始,便要从晏城开始讲起。
  在以晏城命名之前,此地并未有确切的名字,而晏城之名的由来则是其在春秋时期曾作为晏子的“采邑”之地。所谓采邑,便是当时国君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晏子得到封地后,便于此筑城,命名其为晏城,而晏婴卸任后,又坚持将晏城归还于齐国。此后,虽然晏城已不再属于晏婴,但晏子留下的精神则一直在齐河传承,晏城之名也自此一直保留至今。晏城虽小,却因晏婴的言行品德而名留千古,亦在黄河岸边点亮了一盏始终不曾熄灭的明灯。
  值得一提的是,为纪念晏婴,后人曾于晏城多次修祠建庙予以纪念,据史料记载,晏城北曾建有晏婴祠。另据本地人表示,城内还曾保留有晏婴宅,宅旁的金华古井,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井水“甘冽异常,合胶入药良”。这些建筑的布置,有一些仍然详细记载于齐河本地多个朝代的多部县志中,直至清朝,部分建筑仍然有所保留。遗憾的是,随着多次战火摧残,如今这些建筑已不见踪影。
  随着大清河景区的建成,重建后的晏婴祠也在新的大清河获得了“新生”。如今的晏婴祠内,金华古井、穹碑、东西厢房、前殿、后殿及晏婴衣冠冢均得以重现,晏子官服、礼服及相关文物、著述等100余件文物也于此与游人相会。
  无数齐河贤人筑就了一座大义之城,而齐河人也会将其名字刻于齐河大地上。除传承千年的晏城之名外,齐河水系的三大干流倪伦河、温聪河、赵牛河,均是以开挖人的名字命名。这种命名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齐河人文精神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交融。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晏城遗响传千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