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马集镇以农文旅深度融合打开乡村振兴“新大门”——
文旅兴农 奏响黄河岸边致富曲

俯瞰马集镇


游客游览“黄河第一驿站”


马集镇特色农产品展示


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事


  

□文//图本报记者王岳琪见习记者赵鑫玲本报通讯员刘翔宇
  深冬时节,站在马集
  镇的堤顶路上远眺,此时的黄河愈显壮观宽阔。不远处的民宿里,古香古色的房屋配以“两河牵手”和黄河文化主题墙绘,古朴宁静的气息中渗透着黄河文化的大气。
  齐河是德州市唯一沿黄县,而马集镇,是黄河入德的第一站。这里是引黄济津干渠的渠首,亦是全市“两河牵手”工程的起点。这里不仅有壮阔的大河风光,还有深厚的黄河文化底蕴。
  坐拥如此优越的区位条件,马集镇正在擘画一幅“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他们以产业发展为主导,以“农文旅结合”为方向,打造“黄河第一驿站(马集)”建设项目。“我们通过挖掘黄河文化魅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资源变资产、文化变收入,以乡村旅游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马集镇党委书记李阳表示。
文化为魂——“黄河第一驿站”写华章
  展开“黄河第一驿站”规划图,只见游客集散中心、休闲垂钓中心、农耕研学中心和产城融合四大板块依次排布、功能清晰,构成了马集镇全域农文旅产城融合的大格局。
  游客集散中心通过设置齐心·驿站广场和黄河驿站会客厅,多角度、多形式展示黄河文化和齐河文化,同时打造民宿聚集区和研学实训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将成为马集镇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休闲垂钓中心充分发挥马集镇渔业特色优势,通过产业联动为水产养殖业带来发展新机遇;农耕研学中心通过引导农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特色种植,打造集生态采摘、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农业;产城融合板块则以完善基础配套、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镇品质为重点,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促进优势要素汇聚,让产城融合更加紧密。
  “我们按照串点、连线、成面的思路,完善镇域旅游空间布局,以市‘两河牵手’工程为契机、以潘庄村为起点,串点连线全镇特色景区景点、民宿村落,打造集文化体验、生态康养、亲子休闲、研学旅行、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旅游环线,从而带动零售、餐饮、住宿等文旅产业共同发展,提高农、文、旅产业链全链收益能力。”马集镇副镇长黄全胜介绍。
  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村民致富、集体增收拓宽了渠道。马集镇结合各村发展现状,成立文旅产业功能性党总支,以文旅综合服务联合社形式落地运作。各合作社吸收村内闲置宅基地等资源,以资源入股联合社。农民可将自家闲置宅基、民宅民房等作为资源入股村合作社,也可加入合作社进行物业服务获得报酬。联合社通过民宿长短期租赁、休闲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垂钓、研学中心会展培训及物业管理服务等项目实现收益,并对各合作社按比例进行分红。
  “推动乡村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我们的优势不仅在于优美的自然风光,还在于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基础。”马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成强介绍,马集镇将黄河文化与旅游资源、产业基础紧密结合,形成了该镇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在黄河驿站会客厅,以“黄河魂·引水情”为主题的展览通过“文化、治理、引水、景观”四个分项,介绍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展现黄河治理取得的卓越成就,反映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
  在黄河渔光·渔文化展厅内,不同时期的捕鱼工具、远古的鱼化石等展品令人啧啧称奇,沿着展馆前进,黄河渔文化的历史变迁、发展阶段以及渔文化精神逐一呈现,给人带来富有沉浸感的参观体验。
以水定产——“渔业”解锁舌尖好味道
  一直以来,渔业都是马集镇的特色产业,“黄河三宝”——黄河湾大闸蟹、黄河鲤鱼、黄河甲鱼就出自马集镇。近年来,马集镇突出“以水定产”,在做好黄河种质资源繁育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谋划了“渔业产业+”的发展思路,规划建设“黄河渔业乡村旅游产业区”。依托养殖基地,发展垂钓、研学、农家餐饮、民宿等主题消费场景和体验中心,根据鱼类养殖产业结构布局文旅产业,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在黄河湾生态养殖基地,沿着一条不到5公里的南北路走下去,便可以品尝到肥美的大闸蟹、新鲜的黄河鲤鱼,还能体验一下河边垂钓的乐趣。马集镇依托态康渔业、易欣农业、中聚农业等龙头企业现有淡水养殖规范化、标准化、成熟技术等优势,对黄河湾2000余亩水面进行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开展工程化养殖、生态化养殖、设施化养殖等新型产业,横向铺开“东蟹中鱼西研”产业体系。
  “黄河水属弱碱性,养出来的大闸蟹口感鲜甜而不腥,深受消费者喜爱,这几年,我们的大闸蟹销量和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山东易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宪忠说。易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落户马集镇,主要养殖、销售黄河湾大闸蟹,并以高端大闸蟹、特色农产品定位。如今,马集镇大力打造黄河生态养殖基地,让冯宪忠看到了公司发展的良好前景。“我们正逐步扩大规模,致力打造‘甜美黄河湾’品牌,争取让更多人吃上、爱上我们的黄河湾大闸蟹。”冯宪忠表示。
  为了让更多村民共享渔业发展红利,马集镇成立渔乡农业综合服务联合社,将各村1200亩闲散坑塘与2000亩规模化水面整合打包。由龙头企业对闲散坑塘进行统一标准化改造,并为各合作社供苗、供料、供药,进行技术指导。养殖成熟后,依托“黄河第一驿站(马集)”“黄河八珍”等镇级区域公用品牌,对外统一销售。
  西郑村村民郑士元养了20多年的鱼,觉得从没像现在这么省心过。“以前都是自己买鱼苗,自己联系客户,养的鱼也不赖,但就是卖不上价。”郑士元表示,去年联合社把他家的8亩池塘重新整修,投放了效益高、技术要求低的乌鳢,并由专业公司提供饲料、鱼苗、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现在只管每天早晚喂喂鱼,隔三岔五检测下水质,等着出鱼卖好价就行了。”
  “我们通过整合资源,力求高位竞争。一方面,通过形成集聚和规模效应,有效强化马集镇产业特色;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以商招商,吸引上游饲料加工、设施改造等企业及下游产品加工、预制菜生产等企业落户,在全方位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为休闲旅游、文化研学等文旅产业提供支撑。”马集镇党委副书记左玉江介绍。
民生为本——新农民过上新生活
  “目前联合社有农机20台、飞防无人机10台,还有16名农业技术人员,有了这些,发展底气也足了,今年累计服务土地1.8万亩。”12月1日,马集镇果丰实硕农业综合服务联合社理事长田昭平告诉记者。
  去年8月份,马集镇秋王村、东郑村、代庙村等6个村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成立果丰实硕农业综合服务联合社。各合作社整合土地、农机、劳动力、闲置资产、经营主体等各类涉农资源,以资源入股联合社。
  “成立联合社就是为了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田昭平说,联合社打包整合入社资源,统一开展育苗、悬地、耕种、施肥、飞防、收割、烘干、仓储、收购服务,在全镇构建覆盖“耕、种、管、收”全过程的农资农技服务网络,成本比农户管理低30%。粮食收割售卖后,所得收入在扣除联合社统一服务成本后,所余利润按照分红比例进行两次分红,第一次以约定土地租赁基础价格分配给合作社,用以支付农民土地租赁费用,保证农民的基础收入。如有盈余,进行第二次分配,将所余利润按照分红比例分配给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乡村振兴,民生为先,让农民生活更美好,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马集镇副镇长宋宝福表示,近年来,马集镇加大投入,以民生项目落地为抓手,推动镇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便民服务中心就设在社区里,很多业务家门口就能办了。”
  “出了社区有超市、卫生院、幼儿园,干啥都很方便。”
  “这几年,镇上的路更宽了、灯更亮了、河更清了、公园也越来越多了,俺们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舒坦了。”提到现在的居住环境,马集镇中心社区的居民们都格外满足。
  如今在马集镇驻地,卫生院、养老院、幼儿园、购物中心等配套设施环绕居民社区。马集镇还耗资3600万元,将便民服务中心建在了社区里,并通过打造“153智慧行”品牌,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24个高频事项录入“智慧社区平台”,“一键式”综合受理,推进智慧政务服务。在社区旁边,高标准打造的智慧化综合执法中心,目前已进驻综合执法、司法、信访、应急、消防等部门,实现“一张网、一平台、一中心、一队伍”智慧化社会治理体系。
  此外,镇驻地全域推进“亮化、硬化、绿化”基础环境提升三化工程。安装路灯、景观灯200多盏;主要道路翻新硬化、修建路缘石、设置人行道、喷涂路面标线、广场铺装;对赵王河马集镇区段开展河道疏浚、沟渠清淤、高标准绿化、水系治理、步道建设等河道治理提升工程。
  “我们通过完善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马集镇人口吸引能力、商业承载能力及服务能力,促进人口、资源和要素集聚,努力把马集镇打造成产业强镇、文旅强镇和商贸强镇。”张成强表示。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文旅兴农 奏响黄河岸边致富曲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