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30830期 >> 第A1版:要闻
齐河103岁的朱连三和100岁的刘桂英相濡以沫80载——
百岁夫妻:“好日子延年益寿”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通讯员刘磊

  百岁老人难得一见,百岁夫妻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在齐河县晏城街道朱楼村,103岁的朱连三和100岁的刘桂英就是这样一对百岁夫妻,他们历经新旧社会的沧桑变迁,相守相伴近80年。
  8月23日,记者见到他们的时候,朱连三正要推妻子出门散步。刘桂英因为前几年摔到腿,至今行动不便,出行靠轮椅。只见刘桂英收拾得整齐利索,腰板笔直地坐在轮椅上,虽然和朱连三一样有点耳背,但她依旧大声招呼着记者,一边吩咐小儿子去烧水,一边说起自己的身体情况:“腿不疼,肚子不疼,就是饭量小。”
  夫妻俩没读过书,靠着种地、做豆腐皮维持生计,养育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20世纪80年代,朱连三除了种地,还走街串巷卖豆腐皮,妻子刘桂英就在家做豆腐皮。“我母亲那时候一天能做上百斤豆子,家里孩子也懂事,从小就知道帮着干活。”二儿子朱金交回忆,他现在也有76岁了,每天和其他兄弟们轮流照料父母。在子女眼里,老两口一直真心待人,生活勤俭却并不计较,忙碌了几十年,到老了也闲不下来,至今老夫妻每天早晚出门遛弯最喜欢看的地方还是自家庄稼地。
  “日子好了,生活好了,能不长寿吗?”朱连三大声说,他是独子,至今记得小时候家里做过小本生意,在县城里盖了三间房子。但战乱、饥荒、天灾给过去的回忆蒙上了一层阴影,哪怕现在生活好了,老人也很珍惜粮食。“我父母最见不得剩饭,哪怕剩下了也不能扔,放好了,热热再吃,直到吃完。”小儿子朱金奎唏嘘,为了老人身体健康,他们现在按照老人的食量做饭,尽量不剩下。
  说起这几十年的变化,老两口有说不完的话。“以前走泥路,住窝棚,现在穿得好、吃得好。”“共产党来了,日子稳当了。”“孩子们也住上楼了,路修到家门口。”“百岁生日干部和亲戚都来给我们过,热闹!”“公交车通到村口,多好呀!”
  百岁老人是家庭的祥瑞之宝,是所在地区的骄傲。晏城街道通过上门服务、免费健康检查等举措,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现在街道大力发展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围绕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持续升级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晏城街道卫生健康办公室主任方燕表示。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百岁夫妻:“好日子延年益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