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县打造暑期儿童教育志愿服务队伍——
“彩虹课堂”点亮孩子多彩梦
□本报记者孟志远本报通讯员王业婷张晓程孙华美

孩子们学习制作面塑


  7月13日,我县“文化先行官”志愿者走进华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暑期“彩虹课堂”非遗体验志愿服务活动,点亮儿童暑期多彩梦。此次活动吸引了20余名小朋友报名参加,让孩子们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收获了更多的成长和启示。
  “‘彩虹课堂’内容非常丰富,今天的课程是非遗糖画体验。以前见过糖画,但没有体验过,糖画不但好吃,还能给人带来快乐。既是甜美的糖食,又是可供观赏的艺术品。”参加体验的学生朱航宇说。
  糖画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代,制作以勺为“笔”、糖稀为“墨”,亦画亦糖,可观可食。“这个温度不能高也不能低,做糖画也要注意时间,必须得快速做好……”志愿者王向东从糖画起源、所需工具、制作步骤、制作技艺、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向小朋友们做了详细的说明,希望小朋友们更好地感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之处。“孩子们通过参加非遗体验活动,领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王向东说。
  为丰富学生们的暑期生活,我县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打造“彩虹课堂”志愿服务项目,从学生艺能提升、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精心策划,开设非遗体验、绘本阅读、手工艺制作、运动健身等多种形式的课堂内容,提高儿童综合素质,培养兴趣特长,做到精彩假期有学习、有实践、有守护、有陪伴,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彩虹课堂”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家长和孩子们的好评,参加华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彩虹课堂”的学生李新月表示:“我非常喜欢参加这些活动,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交到好朋友。”
  7月11日,晏城街道永嘉社区的学生刘郝煜鑫参加了永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彩虹课堂”开设的“非遗进社区·小小传承人”面塑体验志愿服务活动,并亲身体验了面塑制作过程。“第一次参加非遗体验活动很开心,还有这么多小朋友一起学习,我们的暑期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刘郝煜鑫说。非遗面塑志愿者徐能刚向小朋友们介绍了面塑历史、特点及制作技巧。在他的帮助下,不同颜色的面团在小朋友们的捏、搓、揉、掀中,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面塑作品。
  为壮大暑期志愿服务力量,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多方发力,让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招募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通过入户摸底、发动群众、电话咨询等方式,引导辖区范围内热心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暑期休假的在职教师及暑期返乡大学生等参与到“彩虹课堂”志愿服务项目中来,不断丰富课程设置,拓宽学生视野,惠及更多小朋友。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彩虹课堂”点亮孩子多彩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