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县开展多主体、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立体化学习宣讲——
乡音传“党音”声声入民心

▲“好声音”到村口


“明白纸”进田间


宣传上墙


宣讲入企宣讲入企


  

□文/图本报记者王岳琪本报通讯员李宁刘键肖家奇
  3月14日,在我县“齐宣共讲”直播间,一场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理论宣讲,观看量达17万人次;4月6日,县“五老”宣讲团走进“三种精神”教育基地,以亲历者、见证者的视角,讲述红色故事,传播党的声音;4月11日,宣章屯镇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暨“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工程基层妇联组织成员培训会……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县从城区到乡村,从机关到社区,从工厂到学校,处处涌动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为助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我县组建多样化宣讲队伍,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宣讲中的‘书面语’转化成‘家常话’,讲述富有百姓味道、时代特色的内容,用‘乡音’传‘党音’,形成‘领导干部带头讲、专业人员深入讲、村民群众自己讲’的宣讲格局。”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士军介绍,2022年以来,我县累计开展线上及线下宣讲活动1.7万余场次,受众230余万人次。
组建八支队伍
织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宣讲网络
  “这次培训,让我不但受到了教育、取到了‘真经’,还参加了擂台比武,向大家展示了我们村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真是收获满满。”4月4日,参加完县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晏北街道谭策屯村党支部书记刘兴恩激动地说。
  据了解,本届县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设置了专题辅导、经验介绍、研讨交流、擂台比武等多个环节。开班式上,县委书记孙修炜作动员讲话,为全体学员上了一堂理论深厚、情真意切的党课;在专题辅导环节,市委党校、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专家,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县还邀请了外地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交流基层治理经验;培训结束后,基层组织工作擂台比武精彩上演,15位农村党支部书记轮番上阵,围绕基层党建、村集体经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治理等进行讲演,现场掌声阵阵。
  “我们通过增设这些互动环节,让上至县领导下到农村党组织书记都能参与到学习与交流中来。以上台当讲师的方式,让宣讲员在培训过程中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王慧敏介绍。
  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学习好、宣传好、阐释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我县搭建起县乡村三级理论宣讲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形成干部群众互动、自上而下高效融合的理论宣讲新局面。同时坚持以上率下,鼓励“领导干部上讲台”,通过实施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让党的理论在层层推进中扎根基层。
  在实现宣讲对象纵向到底的同时,我县还注重宣讲范围横向到边。构建了以“大义齐河”宣讲团为龙头、8支宣讲队伍为支撑、各单位及乡村宣讲小分队为主题的“1+8+ N”千余人宣讲队伍。“县委宣传部坚持早谋划早安排,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就发布通知,从全县各行各业挑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人员,组建了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党组织书记、青年、先进模范、党史学习教育、美德健康新生活、志愿服务等8支宣讲团队。这8支队伍各有特色,讲解内容各有侧重,逐步开展分层、分级、分类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县委宣传部意识形态股股长李宁说。
  以8支宣讲队伍为依托,理论传播更加“走心”。各宣讲队创新宣讲方式,用“小切口”讲出“百姓味道”,用“大道理”品悟“时代精神”,理论学者和志愿者纷纷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不同受众量身打造个性化宣讲——2月18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家风传习志愿者高焕云走进华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宣讲;3月9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在天工花园南广场开展了“低碳生活卫生环保”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向群众普及低碳环保知识,吸引众多群众驻足;3月24日,县自然资源局宣讲队走进晏城街道,围绕土地要素保障、规划服务、耕地保护、土地执法、国土绿化等方面进行政策宣讲……
  “在宣讲中,以分众化宣讲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小切口分享身边典型人物的微故事,从大格局讲述中国之治的成功经验,让党的二十大理论宣讲‘活’起来。”李宁说。县乡党校﹃互联互通﹄
党员教育﹃走新走实﹄
  “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精心策划了7节主要课程,组建了由20多名骨干教师组成的宣讲队伍,目前已组织30多场培训,参训人员达4万余人次。”4月12日,县委党校教务科科长杨全培介绍,作为理论宣讲主阵地、主力军,县委党校在“学、教、宣、研”上齐发力,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作为党校老师,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去年年初,我们就开始了宣讲前的准备工作。”杨全培说,老师们通过个人自学、集中研学、讲师领学、分享互学等方式,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一系列内容,为党的二十大宣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大会召开后,县委党校通过开展集中学习、集体备课,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细读深研,精确解剖。精心策划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纲领》课程,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解读,同时设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为什么行”》《从延安整风看党的自我革命》等6个分专题课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校领导班子成员审阅讲稿,全程参与集体备课、试讲,全体教师从讲稿、课件、授课艺术等方面严格把关,争取以最佳状态展现出最好的宣讲效果。
  “在实际授课中,县委党校按照‘总—分’结构安排课程,并通过设置主会场分会场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增加授课面,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县党员干部培训全覆盖。”杨全培表示。
  为切实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我县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党校也“各显其能”。4月3日至4日,晏城街道党工委党校开展了农村领域党员春训活动,各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党总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在街道参加培训,各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设置分会场,农村党员集中学习。活动以签订一份培训承诺书、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聆听一次专题党课、诵读一段原著原文、学唱一首革命歌曲、观看一部红色影片、开展一次“321计划”党性体检的形式开展,以训促学、以学提能。不少参训党员表示,这次春训,对于大家伙儿来说既是知识的课堂,又指明了干事的方向。
  “哪里有宣讲需要,就往哪里走!”“哪里要‘点菜’,就往哪里‘送菜’!”县乡两级党校强化互通互联,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县委党校积极开展帮包送教服务,建立县乡党校联动机制,通过“蹲点”联系开展送学下乡,并为每个乡镇(街道)确定2—3名县委党校帮扶教师,提供“点单式”约课服务。此外,县委党校在课程设置中,也充分征求各乡镇的意见,将乡镇培训需求与党校课程计划统筹安排,提升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白话﹄讲﹃大道理﹄
党的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肖老师讲的都是大家伙儿关心的事,也让俺们知道,原来党的二十大报告里的内容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4月12日,焦庙镇郭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村民们有的搬来凳子、有的直接坐在石头上,焦庙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肖家奇操着一口地道的齐河话,一场小型的宣讲会就开始了。他从党的二十大报告讲起,一直讲到耕地保护、扶贫政策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内容,当他讲到镇上正在建设产业园区、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时,村民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自己的欢喜之情。
  “宣讲党的理论,要懂得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让老百姓听得懂、坐得住、有感悟。”肖家奇说,除了家门口的宣讲会,焦庙镇还将理论宣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理论学习中加入走访慰问困境家庭、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环节,在实践中让党的新理论、好政策深入人心。
  “大道理”转化为“大白话”,生动活泼、烟火气浓的事实让老百姓和党的心靠得更近了。“宣讲团真的把党的理论送到了田间地头,俺们老百姓在忙农活时就能听到专家的讲课。短短的一堂课,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谈起年前的那次宣讲,华店镇龙庄村党支部书记吕延福记忆犹新。
  去年12月的一天,在华店镇龙庄村的采摘园里,“马扎”宣讲团的宣讲员们利用农户们休息间隙,与大家围坐在一起,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新时代十年中国的伟大变革以及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宣讲过程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轻松欢乐。
  如今,固定的场所,台上讲、台下听,单一传输形式已经不符合老百姓的需求,为做好理论宣讲,齐河更加注重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善于打造“多元化”传播阵地,以田间地头、文化广场、红色阵地、宣传长廊等作为理论宣讲的新场所,借助更生动的现场,把理论宣讲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正如华店镇组建的“马扎”宣讲团,镇村干部们化身宣讲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街头小巷。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我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学习强国”及“新齐河”客户端等平台,广泛运用线下演讲、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线上访谈等形式,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同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加强主题策划、组织协调,多样化开展“理论+百姓+文艺”宣讲。
  除了送教上门,我县鼓励群众当讲师,用亲身经历诠释党的理论,用身边故事展示时代变革。3月11日,由县关工委、县文联、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等部门主办的“颂歌献给党奋起新一代”第二届青少年朗诵大赛总决赛成功举办,18名小选手通过讲述红色故事、身边经历,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3月30日,2023年度“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百姓宣讲大赛开赛,选手们讲感悟体会、讲发展成就、讲未来展望,用小切口呈现大时代,用小故事反映大主题,充分彰显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演讲比赛,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百姓视角、百姓语言传递,更容易引发共鸣。通过让百姓唱主角,营造人人都是宣讲员、处处都是宣讲舞台的良好氛围,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日常,‘声’入人心。”吴士军说。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乡音传“党音”声声入民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