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30308期 >> 第02版:要闻
齐河精细化管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全科网格”打造为民服务“一张网”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通讯员朱天宇陈帅

群众有事社区部门共同研究解决


热心网格员向居民介绍工作流程


一线调研网格员工作实效


网格员走访商户


群众有事儿社区办,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村)”


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从化解矛盾纠纷到日常巡查查漏补缺,从维护社会治安到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服务群众多元需求到服务全县创城等重点工作……在齐河,大大小小的网格连着民生民情。“我们要构建的是基层社会治理‘全科网格’——即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完善‘党建+网格’双促双融机制,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部门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综治中心主任李磊介绍,在做实“全科网格”工作方面,我县聚焦资源重整,推动人力、物力、财力“一沉到底”;聚焦力量重合,实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一齐调度”;聚焦数据赋能,实现大事小事的“一网统管”。
  如今,一个个网格不断夯实齐河社会治理基层基础,一名名熟悉格内“张家长李家短”的网格员细致排查矛盾纠纷隐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风险隐患处理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村),矛盾不上交”,为维护全县稳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缩小“网眼”千线归一
  今年31岁的晏城街道都市花园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蔡佳丽有了个新身份——“网格员”,但是和过去动辄管着一两个大小区的“大网格”相比,她的“责任田”只有都市花园小区的5号楼。
  网格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标配”,对齐河来说,做精网格化治理、深化社会矛盾风险化解更是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关键性工作。“我们的网格管理,要实现治理单元最小化、服务效能最大化。”县综治中心副主任李岩坦言,通过前期调研,他们发现,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城区原有网格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管理需要,不能承载新形势下群众需求。
  “过去网格‘眼’太大,事多人少,基层压力真的很大。”一名扎根基层多年的老网格员表示,她列举基层治理中诸多“无奈”——辖区范围过大,往往发现问题不够及时,解决问题效率不高;格子情况迥异,老旧小区和高档小区人口结构不同,居民需求不同,开展活动难免“顾此失彼”。
  当“网格化”不再是新事物,系列网格难题如何破解?根据辖区新建小区入住率提高的实际情况,齐河在原有网格划分的基础上将辖区人口数量较大的网格进行重新调整、分解、划分——按照精细化标准建设布局安排,在城区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楼道党建联络员”工作体系。根据网格内人口规模、居民楼栋分布情况,严格按照政治素质好、协调能力好、邻里关系好等楼栋长选用条件设置楼栋长,并进行公示,便于群众随时联系,及时反映问题。
  以晏城街道为例,以前社区设置63个网格,另以商超菜场等单位为基本单元设立45个专属网格,一个综合网格平均约800户。“重新调整后,社区进一步细分治理单元,以300至400户左右为单位共划分188个小网格,网格数量增长近3倍,格均户数则缩减一半。”晏城街道网格办主任张胜男介绍,如今街道在城乡共设立188个网格和137个专属网格,网格长325名,专职网格员372名。
  “我们把‘千条线’纳入‘一张网’,把分散的各个网格归为一张,把分散的网格员并为一支。”李磊介绍,他们全面优化整合各部门单位在基层设立的网格,以居民小区、自然村为基本单元设立网格,以企业、机关、学校、医院、产业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为基本单元设立专属网格,做到边界清晰、不留空白、规模相当,实现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土地河湖等全覆盖、无缝隙,把每个人、每一寸土地纳入网格。
  如今,原本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经过整合,连同各个部门职能,归入一网;原本分散于各部门、用于网格管理的资金,并为一体——通过各种力量进网络,各类服务下网格,一“网”兜起大小事。
选培考用 从“专”到“全”
  在与一线网格员们的接触过程中,记者发现,热心、贴心、专业、敬业,是网格员们的“共性”特征。
  就以仁里集镇田西村网格员杨昭荣来说,从村里常住人口分布到孤寡老人家庭情况,谈起来如数家珍。2月底,她还成功解决了村里兄弟俩的分地产生的纠纷。“我在一线工作21年了,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家长里短,很多时候解决问题不光要靠大伙儿对你的信任,你自己也要有理有据,拿出解决办法。”杨昭荣如是分享自己当网格员的经验。
  走访入户,嘘寒问暖;纠纷调解,从容应对;政策宣传,从不缺席;邻里求助,立刻出手……群众自豪地说:“咱们的网格员有‘十八般武艺’。”
  那么一名网格员如何能掌握多个专业领域的内容?李岩说,这靠的是各级各部门提供的培训,通过“选培考用”,让网格员的工作能力实现了从“专”到“全”的跃升。
  首先,在“选”上下功夫。围绕优化队伍结构,齐河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招聘标准,通过公开报名、组织面试、初选人员确定、考察、体检、公示及聘用等程序,向社会公开招聘,严把网格员入口关,年轻化、高学历特点进一步凸显,把好了基层治理人才的“入口关”。
  其次,在“培”上做文章。立足提升业务能力,齐河建立了网格员常态化培训机制,坚持多层次、常态化、有针对性对网格员队伍开展教育培训。比如利用镇级党校培训、远程教育、各类宣讲会座谈会等,采取集中授课、视频教学等方式,重点围绕网格员管理办法、网格员工作职责、网格信息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与居民沟通技巧等方面,让网格员真正承担起采集基础信息、收集社情民意、服务社区群众、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等基层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并且还邀请业务能手授课、优秀网格员现身说法,提升网格员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2月份,仁里集镇召集网格员开展集中业务培训,他们紧扣网格员工作职责,分别就“新齐河网格”APP信息报送、网格巡防、“微连心”解决群众诉求、网格学院学习、网格内社情民意动态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内容开展培训,重点强调了巡查走访、隐患排查、事件上报等日常工作中需注意的事项,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现场交流,并邀请经验丰富的网格员们分享经验,互相“取经”,取长补短。
  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各类培训、座谈会1000余场。
  在“考”上出实招,激励担当作为。县里建立了网格员培养考核评价体系,专门制定网格员队伍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基本工资+绩效”的薪酬待遇,对网格员队伍实行绩效差别管理。考评注重以网格员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为民办实事好事、关爱弱势群体、落实县镇部署的重点工作等实际工作表现情况“说话”,确保“考出活力、考出作风、考出实效”。
  将“用”落到实处,注重考核结果运用,齐河将考核结果作为年末个人评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不合格和履职不到位的网格员实行“约谈”管理。
  去年以来,开展谈心谈话1800余人次,进一步根据考核情况精简网格员,形成“网格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运行机制。
数字赋能 事半功倍
  2月22日8点15分,在县一体化综合指挥中心,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的大屏幕突然出现了一闪一闪的红色警报信号,原来马庄村网格员马邦山发现了村东部分路段被轧坏,当时就通过“新齐河网格”APP将此事作为紧急事件进行上报,几乎同时仁里集镇综治中心进行受理,不到9点相关路段就被修好了。
  能有这么快的办事效率,离不开齐河构建起的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一网统管”新模式。
  在“智慧齐河”框架下,齐河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搭配了AI学习分析能力,通过对既有视频感知源算法赋能,打造重点人群监管、重点部位管控等多个智能应用场景,24小时不间断监测预警。目前,已接入7个县级单位、15个乡镇(街道)、12个外部系统,5400余路视频资源、460个物联感知设备、梳理县级事项1137项,建设AI算法60余种,汇聚1295万条基础数据和事件数据,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融合共享,全面破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
  此外,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通过清理基层App,变基础数据“多头采集、重复采集”为“一次采集、多方使用”,切实为基层减负。通过“新齐河网格”APP,拓展网格员参与路径,打通县、乡镇(街道)、社区(管区)、小区(村)、网格五个层级,实现指令直达、事件直报。
  可以肯定的是,“一网统管”的城市大脑正日渐成为这座城市的数据智能中枢——通过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每隔几秒,屏幕上的数据就会跳动变化,齐河每天发生的大小事,都能在大屏幕上通过数据或者图像显现,让人对齐河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网格和活跃在一线的网格员在科技支撑下,形成了一张智能“网”,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在有条不紊且高效地运转着。
  “数字赋能让基层社会治理进入一个正向循环:通过更优的数据智能推动更好的部门协同,更好的部门协同挖掘更多的应用场景、提供更多社会民生服务,最后这些场景、服务又会沉淀更多数据,推动智能化加速。”李磊表示,他们将探索更多可复制的成功经验,让网格化治理更加和谐有序、服务更有温度,不断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全科网格”打造为民服务“一张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