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20716期 >> 第04版:专题
聚焦“急难愁盼”,齐河用实干践行民生优先——
办好身边事 汇就大幸福

俯瞰齐河体育公园


县便民服务中心效果图


社情民意大走访


“志愿红”闪耀田间助丰收


孔家精品民宿


表白寺镇兰苑小区


李官社区广场


  记者钟伟特约记者段慧通讯员崔志华
  从实施城区学校“健康配餐”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老有颐养”“病有良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劳有厚得”等工程,从缓解城区停车难到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提升农村公路、城中农贸市场搬迁改造、保障农民粮食安全……解码齐河的发展之路,就会深刻理解:只有为了人民的发展,才能如此大气磅礴;只有依靠人民的发展,才能如此一往无前。
  用“小财政”办“大民生”,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今年以来,我县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等超预期的突发因素影响情况下,坚决做到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只提不降,民生工程覆盖面只扩不缩,依然交出高分民生答卷,用实干担当叫响“齐河人民的利益是最大利益”。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凝心聚力、团结奋进。
  大手笔为民需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浏览过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始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的,是住房、是就业、是上学、是看病、是养老……汇聚民心,关乎大局。
  现代化的教学楼、宽阔的塑胶操场、完善的教学设备、美丽的校园环境,如今走进县第一实验小学,处处让人耳目一新,更让不少参观者感慨:“在寸土寸金的商业地段,学校能拥有如此大的操场,实属罕见。”
  走进崭新的教学楼内,每个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黑板,不仅告别粉笔带来的粉尘污染,老师们还能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精心设计的课件。以前,学校面积小,教室少,学生多,六七十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不仅拥挤,老师也管不过来;老教学楼使用了几十年,配套设施陈旧不说,上厕所还很不方便。从无到有,从旧到新,从“老”学校变成“新”学校,县第一实验小学的悄然变化,只是我县义务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中的惊鸿一瞥。
  立足“把老百姓的身边事,当成党委政府的心头事”,在齐河,凡是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应办尽办、适度超前,“大手笔”下了一盘为民“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问题,我县坚持多层次、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城市养老“15分钟生活圈”,打造区域养老中心,开办幸福食堂,为困难老年人开展适老化改造;叫响“小齐进家”“齐心合力”等服务品牌,实现县域特困供养老人医疗监护照护服务零距离……不断健全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坚持“最好的位置建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好的建筑是教学楼”,建设规范化托育机构,新(续)建齐河一中新校区、行知中学等多所学校,实现乡镇初中全部进城,高中应上尽上、愿读尽读;推进教育人才三年助力计划,建立教师工资动态增长机制……致力于实现“孩子应上尽上、教师应招尽招、学校应建尽建、待遇应保尽保”。
  聚焦聚力病有良医。投资建设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省妇幼保健院齐河院区,将4处乡镇卫生院打造成区域医疗次中心;齐河与国家卫健委下属的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达成合作,县人民医院与北京301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分别签订数字听诊远程诊疗协议,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开展分级诊疗合作;县中医院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立医联体关系;省妇幼保健院对齐河院区全面托管,与县妇幼保健院人员力量进行重组整合,带动全县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针线活盯民盼
  在齐河广大党员干部们眼里看来:“我为群众办实事”并非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粗枝末节、急难犯愁等小事小节中更能体现为民服务情怀。
  更好地服务群众,就要在群众“少跑腿、快办事、不添堵”上持续发力。
  进入晏城街道永嘉社区便民服务站,就在入口处看到醒目的“第一窗口”公告栏,从村(社区)“就近办”事项清单到便民服务工作制度,让居民一进入便民服务站就能清楚地知晓一件事该怎么办、找谁办、何时能办好。这是我县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互联互通,把“线上服务大厅”与“线下便民中心”无缝对接的一个缩影。
  更好地服务群众,不仅是办事流程上的互联互通,还要在服务上也是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执行到底。
  “我腿脚不方便,咱‘群众之家’工作人员上门帮我办手续,并且很快就办好,送到家里来了。”“我没文化,不识字,多亏了咱‘群众之家’,帮着填写申请表。”……让群众赞不绝口的“群众之家”,正是仁里集镇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的真实写照。他们坚持以“党建引领、便民利民”为指导,组织整合社区党员、村干部、网格员、妇联等力量,实行镇、村两级联动,开展业务培训,提供上门服务、错时延时、帮办代办等多项便民服务。
  仁里集镇的“群众之家”并非个例,我县实施“一镇一品牌”创建工程,各乡镇通过“红色力量”点对点、针对性服务群众,深入挖掘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改革实践案例,不断提升基层服务形象,比如晏城街道探索开展“街社一体化”、赵官镇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政务服务”模式、大黄乡打造“爱心驿站”、潘店镇成立“跑小二”队伍等。
  更好地服务群众,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唯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才能促使党员干部身到心到,主动作为。
  我县坚持党建引领,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以打造“红齐”城市基层党建品牌为抓手,探索一轴统领、四级联动、四网融合、三方协同的“1443”工作方法,构建起以党组织引领为核心,多种群体力量广泛参与,多种社会组织共同治理的“一核多元”城市基层党建精细化治理模式。
  ……
  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的落地落实,折射出县委、县政府民生至上的执政理念和责任担当,也让全县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幸福底色更加绚丽夺目。

  连心桥连民心
  6月23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发了《在希望的田野上·麦收记粮食产能基础稳步夯实》,报道山东德州小麦丰收场景时,齐河县3200余台张贴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号”标识的收割机全力服务夏收的画面格外醒目。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今年麦收关键时刻,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服务“三夏”生产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来抓,在全县669块“县、乡、管区、村”四级书记指挥田,均设立“书记指挥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召集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将政策、科技、服务等送到群众身边,因户施策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志愿服务,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主阵地,充分利用文化文艺、农业产业发展等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不断聚合阵地和服务资源,将功能齐全的活动空间建到群众身边,将内容丰富的精神大餐链接到群众指尖,搭建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齐河统筹谋划,先后实施新图书馆、黑陶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大体量、大规模的民生工程,每年开展“双十佳”模范评选颁奖活动,一年至少举办50场高质量文化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以“大义齐河”道德品牌为引领,倾力打造了“大义齐河·实践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通过“1+20+N”特色志愿服务体系、“文化先行官”项目、两个“规定动作”、“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公交车、“面对面”网络直播工程等五项内容助力齐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提质升级。
  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目标,围绕“两中心一平台”双向赋能,深度融合,创造性推行“一屏看全城,一所聚两心,一站响全村,一台牵两头”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工程。并在群众乐去常去的大清河景区,打造“一河二廊三馆四基地”开放式文明实践会客厅,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活动中来,起到群众引导群众、群众教育群众、群众感染群众的自我“造血”效果,探索开创了“融合发展、突出亮点、深化拓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齐河模式”。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办好身边事 汇就大幸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专题】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