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看!粮食高产的“齐河经验”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特约记者段慧本报通讯员崔志华

  人勤春早。当前,即将到小麦返青关键期,针对极少量晚播弱苗生产状况,近日,县农业农村局派出全部农技专家走到田间,为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讲解弱苗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在粮食生产中,齐河坚持“一个地块也不能少”,建立“三人四包”工作机制,每个弱苗地块有一名行政干部、一名包村干部、一名技术人员,包技术、包农资、包督促、包转化,力争实现“年前一根针、年后一大墩、亩产一千斤”的目标。
  “我们坚持‘书记抓粮’,通过抓好四级书记指挥田层层压实责任,与时间赛跑,全力打好115万亩小麦春季管理硬仗,确保粮食绿色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增产。”县委书记孙修炜说。
  小麦春季管理,齐河抓好一个“早”字,采取一切措施促苗早发、肥水早施,早抓重大病虫草害防治。加大政策支持,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1亿元以上,用于农机补贴、技术推广等工作,做好小麦返青促壮、抗逆保穗、“一喷三防”等关键环节补贴。共储备化肥5万吨,合同采购1万吨,根据需求随时供应,完全满足春季用量。针对后期粮食收储,齐河投资5亿元统一建设16处烘干塔及配套粮仓,4月底全部建成后,粮食储备规模将达到19万吨、日烘干能力超1万吨,确保颗粒归仓。
  粮食产量增加也与种粮人的变化有关,在齐河,土地正向种田能手、合作社等新型主体集中。一家一户的种粮农民联合起来搞合作社,小农户壮大为专业大户、继而成为家庭农场,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还保证了较高的产量水平。截至目前,我县培育家庭农场357家,其中种粮家庭农场126家,省级示范场8家;培育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3家;培育农民合作社1321家,其中党支部领创办“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型499家,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22家、市级示范社18家、县级示范社40家,获批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
  沉甸甸的粮食,凝结的不仅仅是阳光、雨露和土壤的精华,也凝聚着齐河强农惠农政策、体制机制转变和广大农民的汗水。近年来,我县致力于粮食高产创建、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创建,2011年以来,整合资金12亿元以上,建成80万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全县粮食总产常年保持在22亿斤以上,连续7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14年稳居全国超级产粮大县行列,是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在全国率先制定小麦、玉米质量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两大国家级标准,集成推广小麦“七配套”、玉米“七融合”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华夏一麦”入选国家地理商标,打响“黄河味道·齐河”特色品牌。同时,实施智能农业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智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普及智能机械装备;建设齐河绿色食品产业园拉长产业链条,已引进食品类项目6个。
  一年又一年,万物生长。对耕耘在沃野良田上的齐河人来说,丰收既是辛勤劳作的成果,也是新的更大希望的开始。今年,我县将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确保2023年实现全县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三年建成50万亩“吨半粮”。力争五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家,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50亿元。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看!粮食高产的“齐河经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齐河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