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体验面塑制作传承非遗文化

绣球灯舞展示


  “爸爸快看,这只小老虎真好看!”1月28日,腊月二十六,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内,2022中国高校生肖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暨齐河文化创意衍生品展正在举行,栩栩如生的面塑小老虎最受欢迎,引来众多游客围观。
  “女儿放假在家,这次正好带她过来感受一下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真是不虚此行,我女儿还自己动手做了一只小老虎,非遗文化魅力真大。”市民韩飞说。
  面塑也叫捏面人,它是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制作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的民间工艺,是在民间做面花食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饽饽”“枣花”“月糕”“面鱼”,既好吃,又好看,还蕴含着求吉纳福的祝愿,深受人们喜爱。渐渐就出现了专门捏面人的师傅,用模子或者手捏成各种人物、动物摆到街市上,沿街叫卖,逐渐就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
  2017年,齐河面塑技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徐氏面塑第四代传承人徐能刚获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当地也因此出现不少面塑爱好者。
  “制作面塑,讲究巧、快、准、润、炫,即设计巧妙、手法快速、制作精准、外形柔和、色彩炫丽。”徐能刚介绍,为了防止面团变干,制作时需在几十秒内一气呵成,手不能抖动,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
  徐能刚自豪地说,徐氏面塑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2003年曾在英国伦敦、利兹、伯明翰三个城市展览,2015年在美国和加拿大展览,面塑作品《穆桂英》荣获浙江省双年展金奖。
  “我希望通过举办活动及各大网络平台,将面塑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出去。”徐能刚说。
□本报记者石少军本报通讯员张双双朱铭娟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体验面塑制作传承非遗文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新春走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