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农”墨重彩绘丰景 黄河岸边话丰年


  

编者按:作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2021年齐河全年粮食总产27.77亿斤,增产1.37亿斤,实现“十九连丰”,连续14年超过20亿斤,连续7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好地好种产好粮,我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累计建成8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覆盖10个乡镇786个村,是全国面积最大、标准最高的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项目。30万亩核心区作为粮食生产基地于2021年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是全国5个粮食产业园之一。种好“中国粮食”,端好“中国饭碗”,我县因何能交出如此优异的“粮食丰收答卷”?本报特推出专题报道,展示我县在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举措,并在全县营造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生产氛围。敬请关注。
地靠人来管书记抓粮,设立县、乡、管区、村“四级”书记指挥田
  2月7日正是农历的正月初七,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但在焦庙镇东李楼村,村党支部书记韩忠洽已经发动村民们去田间镇压划锄了。“早春镇压可压碎土块,沉实冬季冻融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锄地能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镇压和划锄结合进行,先压后锄,起到土壤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促苗早发的作用。”韩忠洽表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业生产这些事儿要时刻记在心上。
  作为齐河县的传统农业大镇,粮食生产一直是焦庙镇农业工作的重心,农业农村部粮食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全县的饮用水源地、水利部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均位于该镇。同时焦庙镇还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人勤春来早,春耕生产一直是焦庙镇的头等大事。我们齐河上下实行的是‘书记抓粮’,通过书记带头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全力以赴打好粮食生产第一仗。”焦庙镇党委书记孙旭东表示。
  齐河把“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县、乡、管区、村“四级书记”带头抓,建立书记千亩“指挥田”,实行项目化、工程化管理。去年秋收秋种关键时期,县委书记孙修炜坚持一线办公,走上田间地头,走进粮食合作社,督导秋收秋种的同时,引领全县上下全面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一把手”带头,齐河把最强力量、最优资源汇聚到粮食生产上来。为了做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一定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齐河加大关键环节补贴力度,县财政拿出3738万元专项资金,全力支持“吨半粮”创建:一方面鼓励群众加快秋收秋种进度,去年对全县10月15日前收获完成的玉米地块每亩补贴20元,对小麦种植地块进行深松作业的每亩补贴15元,共补贴资金2102.3万元;另一方面加快先进农业机械更新换代,制定《齐河县“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农机设备更新补贴意见》,县级财政列支资金1000万元用于补贴先进小麦、玉米收获机、播种机,国企齐源集团购买大型收割机、播种机、深松机等机械20多台套,总资金635.6万元,用于“吨半粮”创建区小麦统一播种、深松作业。
苗靠六化旺:力推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产业化
  穿行在齐河“8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内,大型追肥机、植保机、无人机已然成为春管“主角”,平整的机耕路、标准化的水渠点缀其间,每50亩一眼机井、每200亩一个生产网格……“这是能看见的,看不见的是每5000亩一支专家队伍和每5万亩一套集气象、墒情、虫情信息测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县政府党组成员,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邵朱军介绍。
  立足“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齐河坚持科技兴农,从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逐步走向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主的农业强县。齐河县坚持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产业化“六化”同步推进,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在齐河农业领域,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有着响亮的名头,这家公司从最初的植保服务着手,发展成为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专业服务公司,是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其中的先行者。结合当前国家培育服务组织从关键环节向全程社会化服务的转变,公司以统防统治为切入点,服务农业、林业,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对合作社社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供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服务标准的“五统一”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四代一培两配套”综合服务,即:代耕、代播、代防、代灌,技术培训,烘干、储存。该公司完善“六统一”标准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整个标准体系共有4个部分,即农业社会化服务基础标准、保障标准、服务提供标准和岗位工作标准。体系中共有682个标准,涉及国行地标579个,实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全面覆盖化、过程精细化和服务统一化。
  越来越多的农民把自己的田地或托管给了像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这样的“田保姆”,或干脆入了合作社。“和以前相比,现在种地强太多了。以前背着喷雾器打药,几亩地得忙活五六个小时,现在合作社统防统治,无人植保机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期统一飞防,一会儿的工夫就完成,喷洒的药剂还均匀,我们农户不掏一分钱。购买种子有补贴,作物受了灾有保险。粮食收获时,大型农机连割带运,我们站在地头甚至都用不着搭把手。可以说,省力省心还省本钱。”齐河县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段义恒如是表示。如今,齐河以县属国企齐源集团为龙头,在全县搭建起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四梁八柱,形成了县有引领、镇有骨干、村有支撑的全域服务网络,培育各类服务主体1200余个,粮食种植综合托管率90%以上,年社会化服务面积900万亩次,粮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20万亩以上。为了让越来越多的硬核科技走进农田,让“镐锄镰犁”成为历史,把种粮“体力活”变成“技术活”,齐河专门制定了《齐河县“吨半粮”技术规程》以及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提升工程和科技服务提升工程“六大工程”专项方案,印发了《2021年齐河县秋收秋种技术意见》《应对寒潮天气小麦播种技术意见》《2021年齐河县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指导意见》《2022年齐河县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等技术意见,定期发布土壤墒情简报、病虫害防治简报等,通过微信公众号、村级宣传栏、明白纸、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推广。
  就下一步发展,我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农业经营体系。整合供销社资源,全面推广‘供销社+国企+乡镇联合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联农带农新模式,带动5万农户增收。实施‘五个一百’工程,全县用三年时间培育100家产业园、100家种植大户、100家规模养殖场、100家家庭农场、100家农民合作社”。
好种出好粮:列支千万元开展小麦统一供种,供种率百分之百
  粮食要高产,良田和良种缺一不可。所以,在努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六化”的同时,齐河县也在积极开展良种提升工程。
  2月7日,在焦庙镇周庄村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田里,齐河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站长路永民正在对45个小麦新品种进行早春苗情调查,并认真作好详细记录。“立春过后,麦苗将进入返青拔节期,针对这阶段的苗情需安排适宜的管理措施,尤其是2021年秋季北方多雨渍涝导致冬小麦播种明显推迟,弱苗比例比较高,这些新品种各自的长势更值得关注。”路永民说,他们会把从试验田里选出的高产、优质、多抗型小麦新品种推向社会。就像“济麦22”,多年前就是从试验田选出并得到认可后,才向农民推广的,“济麦22”现在全县种植面积达90%以上。
  好种子才能产好粮,提高单产才能提高效益。为了有自己的好种子,齐河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合作意向,积极建设国内领先的协同创新育种中心,3年内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个玉米优良品种、2个小麦品种;与鲁粮集团、山东农业大学签订框架协议,共建现代农业研究院,开展小麦抗病品种的选育推广;以“国家玉米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区”“山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跟踪评价区”为依托筛选出一批高产、优质、生态、多抗型粮食作物新品种,筛选适宜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多抗品种;齐源集团与金来种业合作,成立了齐河齐源金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8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齐河自有优质小麦、玉米品种,建立产、学、研、销一体化农作物创新体系,目前已自主选育出玉米新品系7个、小麦新品系10个,正进行各类区域试验……通过种种努力推进全县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逐步建设成良种繁育大县,增强良种保供能力,力争到2025年,良种繁育面积达到10万余亩。
  2021年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开展小麦统一供种,优质良种统一供种率达到100%。为应对今年小麦播期较晚的情况,30万亩创建核心区在前期每亩供种10公斤的基础上,追加50万公斤小麦良种,适度增加播量,确保晚播不减产。
  赵官镇大码头村的种粮大户徐立海,是良种提升工程众多受益者之一。“去年种植繁育良种,产量和收入取得了新突破:小麦平均亩产1150斤左右,玉米平均亩产超1300斤,扣除各项成本,每亩的种粮纯收入突破了500元。”徐立海表示,虽然因为去年秋汛影响播种较晚,但因小麦播量增加、基本苗足,加之土壤墒情普遍较好,冬前气温总体偏高,苗情转化持续向好,有信心夺取夏粮丰收。
  此外,我县小麦重点推广统一优质品种、配方精准施肥、深耕深松灭茬、宽幅精播、浇越冬水等“七配套”集成技术;玉米种植重点推广优质耐密品种、宽垄密植、抢茬机械单粒精播、配方精准施肥等“七融合”集成技术,技术落实到位率达到100%。
存粮如存金:十五个镇街统一规划建设十六处烘干塔及配套粮仓
  “今年粮食丰收后,我还得找他们烘干入仓。”华店镇杨庄村村民杨加平说。杨加平嘴里的“他们”,指的是齐河县德瑞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去年赶上持续降雨,没法晾晒,得知村子附近的德瑞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可进行烘干,他收获当天就把所有玉米拉到这里进行烘干称地磅入仓。更让他满意的是,德瑞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既可根据干湿度直接出售,也可缴纳保管费根据市场行情再出售。
  粮食产后服务是整个粮食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未雨绸缪,齐河投资5亿元,在全县15个乡镇(街道)规划建设16处烘干塔及配套粮仓,今年4月底可全部竣工。建成后全县粮食储备规模达到19万吨、日烘干能力达到10800吨,确保颗粒归仓。
  粮食颗粒归仓之后,又是如何保管到位的呢?在齐河相关粮食储备库,只需在电脑上登录智能化粮库测控平台系统,就能查看储备粮库里的粮食温度、湿度、害虫等情况。
  “每个粮仓有数量不等的传感器,像这间可存储5000吨小麦的粮仓,分布着四层共200多个传感器,确保夏季不高于25℃,冬天在10℃上下。”县粮油总公司总经理栾浩介绍。利用物联网+智能化储粮技术,能够实现库存粮食“低温、低氧、低能耗”绿色管理,遇到粮温异常等情况,智能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提醒人员提前干预,每年7、8月是害虫呼吸、繁殖最强时期,他们还会采取熏蒸杀虫等措施,减少因老鼠、虫害引发的粮食霉变情况。
  专业化存储粮食宜存期可延长到4年,这让很多种植大户收粮后不急于售卖自己的粮食,他们都感慨农业发展碰到好时候了:“粮食刚上市的时候粮价较低,过去受储存条件制约,大伙儿怕粮食在手里坏掉,往往抓紧收获后就要赶紧把粮食卖掉。现在大伙儿能把粮食存入产后服务中心,可以等到粮价高的时候再去卖,省心省力赚得还多。”
  此外,我县还建立了齐河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中心,中心业务范围横跨生态环境检测13大类,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33大类,综合检测能力达6万多项。配备高精尖检测仪器和实验设备1000余台(套),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0多人,是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健康老龄与长寿研究中心健康水检测基地,与山东省农科院质标所共建全省首个第三方检验检测公司博士科研工作站。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农”墨重彩绘丰景 黄河岸边话丰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03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