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10706期 >> 第04版:文化
担杖钩子和筲提系
  

□解永敏
  我们鲁西北一带所说的担杖,通常叫扁担,是挑东西用的,多为木制。而担杖钩子,自然是担杖上用来挂住东西的钩子。而筲就是水桶,主要有铁水桶和木水桶,提着水桶的那根提手,老家人就叫筲提系。
  担杖和水筲,即便日子过得再艰难的农家,这两样东西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几乎都有挑水的经历,认识人生的艰辛,挑起生活的重担,也大多是从担杖和水筲开始。
  小时候,父亲一直在生产队里做饲养员,几乎常年住在饲养棚里。生产队里有20多头老黄牛,父亲视每一头如宝物,他曾说:“咱们全生产队的人都指望这些牲口吃饭,伺候不好它们,咱们的饭碗就没了。”所以,父亲一年365天天天与牲口们相伴。姐姐们都是女孩,弟弟还小,哥哥不到十八岁就当兵去了外地,所以家里挑水的重担便义不容辞地落在我的肩上。
  我们村子里挑水像是约定俗成,每家都是早上早起到全村唯一的那口老井上去挑水。天还没有亮,为了生计而忙碌的村民们就早早起床,女人们开始做早饭,男人们则挑起水桶到老井上挑水。这时,天亮前的黑暗笼罩着大地,村子的前后街上,隐隐约约晃动的身影就是到井上挑水的村民。一个个急匆匆的脚步以及担杖钩子撞击水筲的响声,像一首清脆的交响曲,给沉静的小村注入了和谐而优美的音符。
  静了一夜的井水格外清澈干净。井台上,村民们已经排成长队,弯腰探身在井里猛一晃动,水筲灌满提上来,然后猛一起身,挑起两筲水快步如飞地回家。那动作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练成的,熟练而又轻松。年轻人腿脚灵便,挑起水来一路小跑,水筲里的水便会调皮地溅起无数朵水花,在筲里上下晃荡,洒落在走过的路上,留下一路长长的湿脚印。
  刚开始,我还挑不动一担水,只能挑半桶,担杖钩子太长,就在担杖头上绾上一圈。挑水的时候,先找准担杖的中间,躬腰下蹲,双手抓住担杖,咬紧牙关把水桶挑离地面,然后踉踉跄跄,一鼓作气往家赶,刚离地面的水桶不时碰到地上,叮叮咣咣,水花四溅,半桶水挑到家已所剩无几了。
  我们村子的那口老井水面离地面差不多有3米,一般都是用担杖钩子挂住筲提系,再将水筲放进井里,使出一种巧劲儿轻轻晃动几下,然后再猛然一翻,将水筲灌满水,再用担杖提上来。这里得说说“巧劲儿”。会“巧劲儿”的将水筲在井里轻轻一晃,角度合适时担杖借劲儿往下猛一送,“咕咚”一声,水筲里的水就自然灌满了,然后再一下一下将满满一桶水提上井台。不会使“巧劲儿”的,手提担杖乱抖,水筲在井里乱晃,总是灌不满水,如果此时井台上同时站着几个挑水的人,那份尴尬足足令人恨不得一头扎进井里。
  最打怵的是寒冬腊月,冰天雪地,井台上结了厚厚的冰。井口冒着淡淡的热气,在井台上打水都得小心翼翼。现在回想起来,站在冬天的井台上那一刻,可真叫一个胆战心惊。
  记不清在井台上摔了多少次“腚墩儿”,也记不清挑水路上摔了多少次跤,只记得有一年冬天挑水,刚离井台脚下突然一滑,一个仰巴叉摔在地上,水洒了,衣服湿了,爬起来泪在眼眶里汪着,抓起担杖朝地上狠一摔,然后又将担杖拾起,专门摔那担杖钩子。这还不够,望了一眼水筲,又起担杖猛摔那筲提系。邻居鸭子叔看到了,跑过来帮我重新从井里打上来两筲水,又将担子轻轻放在我肩上说:“这担杖钩子不好使,钩住筲提系老打转儿。明儿帮你砸一下就好了。”我挑着两筲水一步三晃回到家,母亲见我浑身湿漉漉的,明白了一切,心疼地要接过担杖去挑,我陡然像是长大了,感觉自己是男子汉,便把脖子一梗说:“没事儿,俺能行!”
  担杖,挑走了岁月;水筲,装进了年轮;筲提系,似弯弯的明月,撑满了记忆。挑水的路上,我渐渐长高了,也长大了,后来能够和大人们一样潇洒地摆动水筲在井里灌水,可以挑着满满一担水大步流星地往前走,还可以担不离肩地将水倒进家里的水缸。读初中之后,挑水就成了我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也成了我功课之外的必修课。后来,我当兵去了外地,每年探家回来的那些日子,依然要去井上挑水。也许每年只有一个月探亲在家的时间,再看那担杖和担杖钩子,还有筲提系,就觉得特别亲切,甚至每一次挑水,都翻来覆去地抚摸一番,耳际回响起已作古很多年的院中三哥所唱的俚语:“秤钩子,筲提系,担杖钩子,牛鼻锯。”
  后来,我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被安排在县城上班,即便是每个月有几次回到老家,也没了挑水的机会,因为村里那口老井已经被填埋了,家家户户用上了压水井。再后来,村子里又有了自来水,担杖和水筲便渐渐失去了它们的功能,被冷落在院子里的一角,如今则早已不见了它们的踪影。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担杖钩子和筲提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