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发扬革命传统,锻造精神内核,“红色刘桥”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传承红色血脉 弘扬时代精神

群众祭奠孟祥斌(资料图)


崇尚英雄氛围浓


祥斌中学今昔对比



齐河鼎泰沣生态园里丰收景


群众载歌载舞庆盛世


  

□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朱铭娟 吕承镇
  说起刘桥镇,老一辈喜欢说“我们三区”,1931年后,刘桥镇境域村庄按照当时的行政划分,分属第一、二、三区,但以三区最多,所以在那时候多以“三区”称呼刘桥镇。1950年,改三区设朱官屯区。直到1956年5月,撤销原朱官屯区,组建为刘桥区。就在“三区”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赵新三、李圣泉、孟祥斌等共产党英烈;也是在这片土地上,支前担架队奔赴前线抢救伤员,妇女们白天劳动,夜晚在油灯下飞针走线,给解放军一次又一次做军鞋……
  近年来,刘桥镇通过不断深挖“红色富矿”、讲好红色故事,使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更加可触可感,用根植本土的“红色刘桥”生动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见实,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中为乡村振兴强心铸魂。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追忆英烈,用一颗初心守一生使命
  4月15日,走进位于祥斌中学的祥斌精神红色教育基地,“托举生命,道德丰碑”“笃学敦行,奠基人生”“英雄家乡,成长沃土”以及“祥斌精神,永远传承”四个板块,生动再现了孟祥斌烈士跳江救人、军旅学习生涯、家乡历史沿革、祥斌精神传承等事迹内容。另外,馆内还有朱锡庚、史德金、刘加强等老一代共产党人的事迹介绍。
  “像孟祥斌这样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共产党员在刘桥镇并不是少数存在,因为我们这片红色热土的红色血脉传承,能一直追溯到抗日年代。”祥斌中学校长张滨如是说。
  早期在刘桥镇进行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是泰安县山口镇辛庄人朱锡庚,原名朱炳镦。1925年12月,朱锡庚受济南党组织的派遣到齐河进行党的活动,以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开展农民运动。在他的领导下,齐河中部的农民运动发展很快,短期内在杨桥、朱庄、袁营、刘桥、贾寺、栾庄等村建立农民协会十几处。1926年下半年,张宗昌发出捉拿朱锡庚的通缉令,朱锡庚被捕。1927年1月5日就义,年仅39岁。
  “虽然铸造红色精神的艰苦岁月已经过去,但红色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新时代,红色精神激励着我们继续奋斗,我们要像朱锡庚、孟祥斌那样,用一颗初心守一生使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文化弘扬好,让其成为鼓舞和激励全体党员干部群众不断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刘桥镇党委书记张华表示。
  孟祥斌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长存。镇上成立了祥斌精神教育服务队,选树最美“逆行者”5名,包村干部、村干部进村入户解决贫困户问题2600余项。
  为了把烈士的崇高精神传下去,14年来,孟祥斌的妻子叶庆华搜寻资料,自费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牺牲的烈士“寻亲”。孟祥斌生前一直资助两名贫困学生,叶庆华原先并不知情。孟祥斌牺牲后,叶庆华主动扛起这个重任,14年来,她资助了20多名贫困家庭的孩子。
  2019年,刘桥村村民李勇跳入4米深水,再次上演一段勇救落水者的佳话。当记者问起他面对落水老人,为何会奋不顾身时,他说自己是孟祥斌的发小,“祥斌精神烙在一代代齐河人心中!”
人民至上功在桑梓
红色驿站,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
  崔庄村村民徐爱华现在一提到崔英梅就直竖大拇指,崔英梅是刘桥镇崔庄村红色驿站帮办员。2020年,徐爱华不幸生一场大病,给并不富有的家庭雪上加霜。了解到徐爱华的情况,崔英梅跑腿帮忙,为她申请到了政府临时救助。“我按照崔英梅说的,把准备好的材料给她,没几天,救助款就打到我卡上了,解了我们家的燃眉之急。”徐爱华说。
  2020年,刘桥镇坚持党建引领,建立红色驿站,组建帮办员队伍,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米”。帮办员主要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组成,通过帮群众跑腿办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目前,刘桥镇65个行政村全部有了红色驿站。
  “只有练就健康的体魄和强健的筋骨,才能经受得住各类风险的挑战。我们高度重视为党组织‘强身’,练就一副好筋骨。不断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延伸党的组织覆盖触角,聚焦薄弱环节,通过龙头带动、组织联建、党建指导等创新举措,加大党组织在各个领域的组建力度。”刘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成介绍。
  刘桥镇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能追溯到1938年底,贾寺村人赵新三、刘桥村人李圣泉、赵庄村人赵希昌,以开杂货铺为掩护建起抗日工作联络站,地址设在李克英的小西屋里。联络站负责与齐集联络站联络,主要是为八路军部队传递情报。1939年6月,孙靖州和耿黄介绍赵新三参加共产党,并随即建立刘桥党支部,赵新三任支部书记。
  为国为民,“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深深刻进了刘桥镇人的骨子里。刘桥镇坚持示范带动不动摇,弘扬典型抓带动。除了抓机关作表率,他们还强基层促建设,重点扶植西杨、大孟、中焦等特色产业村,强化支部建设,增强致富能力。同时,塑“两新”促建设,培养威利智能科技、儒雅家居等企业“两新”组织典型,开展“亮党旗、亮身份、亮责任”活动,建立党员服务点、先锋队,带动企业“两新”组织建设。
  为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意识,刘桥镇先后开展3次帮办员业务培训,打造一支“全科式”的帮办员队伍。通过现场帮办、上门帮办、电话帮办、微信帮办等方式,将帮办理念贯穿于事前咨询、事中帮助、事后总结等各个环节。红色驿站帮办员负责收集村里代办事项,与镇、管区进行对接,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具体工作中,该镇实施“五个一”工作模式,即发放一张明白纸、设立一个档案袋、确定一个帮办员、建立一所红色驿站,最终形成村、管区收集,镇级办理的服务网。

敬党爱党跟党走
我心向党,血肉联系牢不可破
  “三区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抗日战争,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和八路军就不会有自己的翻身解放,因此,全力支援八路军上前线杀敌是他们的自发行为。”祥斌中学副校长、刘桥镇志编撰者之一的陈勋章表示,他编撰镇志的时候到相关村民家中走访,不少人提及自己家长辈曾经参与过抗日、解放的支前工作,也搜罗了不少这方面的故事。
  那时候,群众期盼八路军兵强马壮,以粮食甚至生命支持八路军,八路军需要什么,就给予什么。解放战争时期,他们成立了支前担架队,并分临时和常备两种,由县区统一组织调配,临时担架队多在本县,任务急、时间短;常备担架队离开家乡,有组织地随军远征,保证作战部队后勤所需。抗美援朝时期,支前的方式主要是捐献和慰问前方将士。
  镇上不少老人回忆,抗日战争时期,三区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支前方式,除动员家中子弟参加八路军外,便是为抗日武装提供给养。抗日武装每到一村驻扎,该村群众便积极地烙饼、摊煎饼、烀饼子,时间紧促就忙着烧开水,家家凑干粮,以保证八路军吃上饭、喝上水。此后,随着抗日基层政权的创建和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为八路军加工、运输和保护好军粮,大伙儿认为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1942、1943年大灾荒,再加上日寇推行第五次强化治安运动,天灾人祸,给抗日根据地造成空前的困难。有的村饿死不少人,但群众再挨饿,八路军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饿了吃饭,冷了烤火;伤员随时能撤出战斗,隐蔽到老百姓家里,得到细心的照料。
  时光荏苒,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3月12日的刘桥镇正春寒料峭,镇便民服务中心却是人声鼎沸,原来刘桥镇组织书画社的书法爱好者在此举行“庆党百年·墨香刘桥”主题书法展。连日来,该镇还陆续举办太极拳汇演、广场舞大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活动中,不少群众纷纷赶来挥毫泼墨或放声高歌,他们都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把爱党、敬党、颂党之情融入其中,借助歌声、舞蹈、书画等形式表达对党的情意,以及诚挚热爱和祝福。”
  “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又赶上了这么好的时代,我们也要尽己所能为老百姓做点啥。”山东鼎泰庄园林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京梅如是说。从土地联产承包到土地流转,从抛下土地去打工创业到重新回到土地做现代农业,孙京梅只是被众多惠农政策惠农文件恩惠的典型个案。她的干事创业固然离不开自己的拼搏努力,但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更离不开好时代和好政策。除了经营好自己的园子,孙京梅还扶持周边村子的妇女进行有机种植。她解决了1500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还发展合作社社员1250人,间接减少386名留守儿童和180多位留守老人。

桃李怀恩饮水思源学好“四史”,红色基因赓续传承
  1939年7月,抗日政府派共产党员焦凡杰任校长,在刘桥镇刘桥村建立了“第一抗日高级小学”。始建时学校在贾寺、刘桥等村开展教学。办学形式是“游击式”的,没有固定的校址和教室,学生多在林间或坟地上课;冬天,在村子里找个朝阳避风的地方上课。到1940年在刘桥镇孟店村固定下来,由玉皇大庙改造而成。校牌随着形势的变化曾几次改变名称:“齐禹县抗日第一高级小学”“齐河县抗日第一高级小学”,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改为“齐河县孟店高级小学”,后来成为“孟店联中”,现在就是“孟店中心小学”。
  现在的孟店中心小学有着敞亮的教室、干净的课桌,丰富的课外活动。“第一抗日高级小学”各科的教材内容都同当时斗争形势紧密结合,教育学生抗日救国,建立新中国。而现在孟店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学到的是数学、语文等知识,有着更多成才的选择,但他们最难忘的还是老师定期开展的红色教育课程。
  “饮水思源不能忘本。”今年已经81岁的刘桥镇退休老教师焦宗仁感慨,红色教育太重要了,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群体阅历较浅,涉世未深,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红色教育能使他们知国爱国,激发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2014年开始他为家乡的祥斌中学义务支教,为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意识,课堂上焦老师将自己的音乐课堂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教孩子们学习红色革命歌曲,学唱歌曲之前先了解革命历史,他会把这首歌的历史背景故事给学生讲解。
  在刘桥镇,红色教育不光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还现于实践。无论中小学,定期开展红色教育课程、唱红色歌曲已是常态,各校还会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家校联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践行红色文化进家庭活动,谱写家校共育新篇章。除了学校,刘桥镇上下也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进一步坚定了干事创业的理想信念。
  “要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就需要用红色教育来贯穿始终,才不会迷失方向和道路。”张华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们将再接再厉,通过挖掘、用好、管好各类红色教育资源,以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基因,真正把各类红色资源打造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精神殿堂’。”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传承红色血脉 弘扬时代精神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