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10303期 >> 第04版:外埠
寿 光 之 光
——来自山东省寿光市的蹲点报告(下)

寿光蔬菜大棚鸟瞰寿光蔬菜大棚鸟瞰


寿光现代化蔬菜大棚


在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村民崔江元在大棚里操作水肥一体化设备


  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基地的智能化温室内,配置了多功能作业机器人


寿光城市社区


  

□瞿长福 管斌 吉蕾蕾
  (接上期)

农业优先与产业共兴
  寿光以蔬菜扬名,但不止于蔬菜。
  早在1992年,寿光市就连续三届跻身“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1993年,寿光撤县设市,被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寿光成为全国18个重大典型之一;2018年,寿光成为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之一。
  一个农业大县,唱响的,是一二三产齐头并进、城乡文明共同兴旺的劲歌。
  寿光的实践,解答了一个农业大国长期反复探索的现实问题。70年来,各地县区奋发图强、孜孜以求的发展道路,就是如何在农业占大头的背景下做强做大、做好做优。寿光,在地理位置、种植传统等方面并不比其他地方更有独特便利和优势,但寿光农业较早做出了特色、做成了亮点、做成了品牌,同时也培养了工业基础,工业的雄起又共同铺垫了消费产业扩张提升,促成产业共兴、县域壮大。
  寿光的成功并不神秘。寿光市市长赵绪春说,这里有个发展思路问题。如果认为农业可以慢一点发展、缓一点发展,把农业和工业对立起来看,可能农业大县就会把农业优势丢了,而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工业基础、商业基础也不牢靠。
  寿光摆脱了这种思路。
  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秀欣说,寿光对农业的重视很朴实,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初期,寿光很大的精力就放在整治河道、改良土壤上。寿光北部沿海是盐碱地,从1950年开始,寿光每年发动群众引黄灌碱,并修建起29公里长的防碱坝。羊口盐场是一家国有盐场,46岁的盐工王国兴指着远处的围堤告诉记者,听老盐工说,羊口盐场那条围堤最早就是1958年开始建的,50多公里,“当年可不容易”。
  李秀欣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寿光同样是以粮为纲,单一抓粮食,但土质并不适合大田作物,全县粮食总产一直徘徊在6亿斤左右,农村集体总收入不到1亿元。1978年后,寿光开始调整种植业结构,1984年全市粮经作物比由原来的8:2调整到6:4,蔬菜种植面积由1979年的8.9万亩增加到1984年的18.4万亩。这一调整,就有了蔬菜的逐渐富余,就有了80年代早期的“马路菜场”,就有了寿光蔬菜这块金字招牌在市场上的淘洗磨砺。
  不过,寿光人并不认为在农业问题上有先知先觉。“伯祥书记”分析,真要说意识到优先发展农业,当时还没有认识得这么深、这么远、这么透,但在实际工作中,寿光有这种自觉,实实在在地抓住了农业这个根本,走了一条符合中国农情、寿光县情的路。因为我们是农业大县,大多数人都在农村,“不搞好这个基础,其他事情也办不好”。
  这种朴素的重农情怀,在时间和实践的洗礼中,渐渐深入到寿光田间地头。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寿光人更是一种巨大鼓舞和激励。
  在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园区,记者真切体会到农业这个“重中之重”的分量。田柳镇位于寿光中部偏北,10万亩耕地中,有4万亩蔬菜。当地自然条件并不太好,2018年洪水中很多大棚遭到水毁。田柳镇党委书记王桂芝调任不久,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变一变这种靠天吃饭的行情,“让现代农业的阳光,照进田柳大棚”。
  3月26日下午,阳光满满地洒下来,在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区,一排高大的蔬菜大棚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走进一间靠路边的大棚,满园绿色的藤架上挂满西红柿,大棚很长,比普通大棚高,感觉更敞亮舒服。这间大棚的主人——44岁的王张波,也是崔家庄村民。他告诉我们,大棚200米长,最高处7米多,水肥一体化设备,比他自家大棚可强多了。
  不过这大棚不是他自己建的,是从园区租的,每年租金3.5万元,一次签5年租约。“自己可建不了,这棚得50万元才建得起。”他说,园区里农资超市、检测中心、蔬菜交易市场都是配套的,种子、技术也不用操心,自己负责打理就行。家里的老棚子一年能收六七万元,新大棚一年能收20万元左右,“我是拎包进来,好多人想进来,还进不来呢”。
  现代化大棚建起来并不容易。田柳镇耕地土质不好,大田作物产量不高。王桂芝说,通过摸底调查,觉得建现代农业园区对农民的影响力和指导性更直接,“工业园区有利于集约化,农业也可以搞园区嘛”。他们引进了金投农业有限公司,选择土质相对贫瘠的3个村1500亩连片土地,以每亩960元年租金与农民签订15年流转合同。公司按统一标准建好大棚,再返租给村民,实行一体经营,既解决了村民建大棚的困难,也有效增加村民收入。
  对农业的重视,带来了“新老农人”的全方位提升。在三元朱村,28岁的新农民王聪回村种蔬菜才两年,已经有3个大棚。记者走进大棚时,这个两年前从未种过菜的“农二代”,正在捡拾地上的蔫黄瓜。他弄的是苦瓜黄瓜套种,此时正值黄瓜下架,翠绿的苦瓜已经挂满秧架,“我也是半个技术员啦。”
  稻田镇崔岭西村的崔江元,率先搞起了物联网,棚里的温度、通风、洒水、卷帘,手机上就能搞定。他打开手机给记者演示的时候,腰上的一串车钥匙叮当作响。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说,崔江元家小汽车、农用车就有3台,不过他家在村里也就中等收入。
  “农二代”的成长、崔江元们的富裕,成为寿光的一道剪影。这道剪影折射的,是蔬菜产业一马当先,农业率先发展、优先发展,给寿光农民带来真金白银,农业农村其乐融融。那么,蔬菜对二三产业有什么影响,是更好地支撑多业并举,或是因“一业独大”而制约二三产业的张力?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农业强起来了,二三产业更有底气、空间更大。”寿光市发改局副局长卢立男说,仅从蔬菜产业的直接效应来看,它拉动的农资经营和种子市场,就是一个庞大体系。在寿光,你可以找到几乎所有国内外知名蔬菜种子公司代理商,农业院校和农业研究机构很多都在此设站建场,还不说建大棚、搞物流、中介信息等,寿光的流动人口就是很大的消费市场。“你上午说建大棚,下午就有建筑队开工。”
  在寿光凯马汽车工业园,巨大的现代化汽车厂房昭示着凯马的业内地位。“凯马的起家就是因为农村市场需求大。”年过六旬的凯马汽车创始人、原董事长董宜顺,清楚地记得凯马的发家史。凯马最初只是一家乡镇铁木加工厂,1992年基于市场变化开始生产农用小三轮、小四轮,直至现在生产大型农用车辆。在凯马的销售板块中,山东是大头,寿光在县级市中销量靠前,“如今寿光每年销量还在1500台左右”。
  山东全福元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安的感受更直接。舒安是当年“伯祥书记”在商业系统挑选的干将之一,1990年开始担任总经理,此后逐渐带领全福元成为国内商业界名流,连续10多年成为国内商业百强企业,在国内县级商业企业中唯一进入百强。在寿光各乡镇,全福元都有大卖场,主要村庄有便利店,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其中本地销售达40亿元。对一个县级市,了不得啦,“这是因为寿光农民富裕,城乡差别小,工业也好,流动人口多,购买力强。”舒安说。
  乡村富了,企业空间更大,又带动了消费服务,良性共助。“伯祥书记”举了个例子:寿光农民有钱了,存款就多,按照金融机构要求,多存可以多贷,那时候乡镇企业正在崛起,一个县一年给企业的贷款,从几千万元到上亿元,帮助太大了,“企业好了,对农业的支持就更大,城乡市场不就活起来了嘛。”
  据介绍,寿光居民存款一直较高,2018年居民存款余额超过1000亿元,其中80%来自农村居民,是山东省首个居民存款突破千亿元的县级市。

一张蓝图与“市场之手”
  追寻寿光的发展经纬,两条线特别清晰。一条线是寿光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从未改变、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线是“市场之手”充满活力、创新求变与时俱进。
  这不是专业术语,而是寿光大地的真实印记。
  每年4月20日,张嘉庆老人特别兴奋。这一天,是20年来从未中断过的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的日子。提到“菜博会”,退休的张嘉庆总有说不完的话,“菜博会”是寿光市委一手打造起来的金字招牌,“2000年首届‘菜博会’启动时,我们都没有办会经验,市委书记几乎每天都要到筹委会了解情况,就是要把‘菜博会’办成菜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舞台。”
  张嘉庆被称为“菜博会总设计师”,当时是寿光市商业委员会主任,“菜博会”筹委会办公室主任。那时候,寿光蔬菜名声在外,能不能真正做大做强,是寿光市委的一件大事,因此一直在寻找提升蝶变的机遇和窗口,“菜博会”就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时机。从开办迄今,“菜博会”已连续举办19届,成为国内外蔬菜产业最具人气的盛会。现在,第20届就要来了,对所有参展人来说,“只要在‘菜博会’得到认可的品种,就能得到市场认可。”张嘉庆依然满脸豪气。
  “菜博会”彰显了寿光的眼光与胸怀,更凸显了寿光人一届接一届接续努力,一张蓝图绘到底、功成不必在我的干事精神。信俊仁回忆,蔬菜刚刚起步的时候,大家就是为了挣点钱,吃饱肚子,摆脱贫困,没想到后来能有这么大的天地。但是,真正的考验也就在这里。是挣到钱就完事,撒手不管,还是把蔬菜当事业,当产业,一竿子插到底。“有的地方曾经一鸣惊人,最后烟消云散,就是没有扑下身来,一抓到底。”
  寿光经受了考验。赵绪春说,在蔬菜发展上,寿光历届政府始终坚持锤炼基础、提高能力,坚持打造品牌、提升品质,坚持推动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到高,保持方向不动摇、保持定力不松劲,这才逐渐使寿光蔬菜从一个村子出发,覆盖寿光,走出山东,走向全国,也化解了北方冬季蔬菜市场吃菜难的问题,“并形成现在的大格局、大视野、大舞台”。
  的确,出发就走在前面的寿光蔬菜,始终保持着领先,始终瞄准产业链高端,方向从未改变。
  走进寿光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高大的玻璃大棚内,各自成方的各色蔬菜让人眼前一亮。中心负责人孙继业告诉记者,这个蔬菜标准中心是农业部门和山东省共同成立的,用意很简单,就是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把握了质量。现在,这里除了整理出日光温室番茄、黄瓜2个全产业链标准,正在将寿光的桂河芹菜、独根红韭菜、浮桥萝卜、寿光大葱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纳入标准体系,“让寿光品牌始终处于品质高地”。
  因为先行一步,寿光蔬菜从种植方式、经营方式、组织架构、品牌框架、质量保证等方面都显示出现代农业的“先飞优势”。在寿光,走进每一个村落,菜农的神情都是轻松的。他们不缺技术,搞不定的时候有技术员;蔬菜好卖,每个村头都有合作社的交易市场;价格公道,寿光蔬菜已成为价格风向标。李秀欣说,现在正在推动生产标准化、农业园区化、蔬菜品牌化、农民职业化、乡村宜居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林红玉总结,绘就一张蓝图,保持发展连续性,一任接一任,不动摇不徘徊,为发展赢得了宝贵空间,也推动寿光产业均衡发展,促成了品牌企业的群体成长,成为县域经济的“寿光现象”。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法民现身说法。他说,寿光本地企业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大多数当年的地方国营企业、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仅没有倒闭消失,还活得有滋有味,很多都做大了、做强了、做成品牌了,这是很难得的。“过去一些同行,曾经很‘牛’,可是现在市场上都找不着了。”他分析,除了企业自身的毛病,与地方政策不衔接、一套人马一个打法有关,“在寿光,大家就是干事,不折腾”。
  联盟集团董事长杨志强就是当年“伯祥书记”选拔的人才之一。杨志强走马上任后,几年时间就使当时濒临倒闭的小厂销售收入达到4亿元,成为上世纪90年代国内化肥行业的“三面红旗”之一。有趣的是,总经理王法民同样是杨志强从学校“抢”回来的人才,当时王法民即将毕业,还没想好去哪里,直接就被联盟高价签走。现在,联盟化工年销售185亿元,稳居国内前10名。
  董宜顺说,在寿光,做企业有稳定的预期,不担心变来变去,“我们放心做企业就行”。这一点,寿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国峰有过分析。他说,改革开放后,寿光工业经历了起步阶段,重点是解放思想,抓人才,寿光至今还有一批老将是当年选出来的“高手”。进入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曾经的国营、集体企业如造纸晨鸣、农用车凯马、商场全福元、化肥联盟等先后改制,一些行业小巨人就这样形成了。党的十八大以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又开始出现新的企业领军人物。
  2018年,寿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49家,实现利税134.0亿元。晨鸣纸业几年前还是寿光缴税第一大户,现在,已经被超越了,“再赶上来可不容易”。侯焕才对被人“赶超”有些不甘心。
  政府这只手做好服务,管住该管的,市场就有了活力,企业也有了动力。刘树森,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董事长,这种感受尤为强烈。种子市场一向竞争激烈,尤其是寿光蔬菜种子市场,差不多全世界的种子“大佬”都要来分一杯羹。年近六旬的老刘算是种子经营世家,父亲刘学敏1981年开始经营种子,1993年,父亲退休,大学毕业的刘树森辞职下海,接班,“那时候卖种子的已经很多”。
  刘树森搞种子经历了3个阶段。起初,只是单纯买进卖出,随着寿光市成立蔬菜推广办公室,蔬菜市场越来越火爆,他开始接触国内外知名种子企业,做专业代理。再后来,发现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种会受制于人,被人随意要高价,于是开始进入种子研发培育领域。
  种子研发是个苦活累活,90%的时间在田间,10%在实验室。刘树森一天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早上6点半换好工作服进大棚,10点半回办公室,下午1点半再进棚,5点半出大棚。刘树森说很多老朋友见到他之后问:老刘这几年不见人,你干啥去啦。他说我在大棚里呢。他伸出自己的双手说,你看,指头上这些黑的都洗不掉了,授粉弄的。
  3月27日,在刘树森的种子大棚,小西红柿还只开了点花,一个女工头上裹着纱巾,正在为西红柿去雄。刘树森说这是专门为寿光蔬菜博览会准备的,到4月20日就可以结果,那时候会有很多种子经销商到他的棚里来现场下订单。
  这个时候,他才会发自内心的愉悦。因为是自己的品种,质量不差,比原来代理的国外品种便宜,“过去宝禄先锋西红柿种子,国外公司1000粒卖380元,我们的种子出来后农民拿到手220元,一个大棚就可以省500元”。
  (摘自2019年4月19日《经济日报》)

后记
  寿光的成功实践,为实施乡村振兴、壮大县域经济带来了不少启示。寿光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没有雄踞一方的工商业经济基础,也没有赖以直接拉动的都市经济圈为依托,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农业县市。
  但寿光又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在发展战略与发展路径上,寿光走的是重农稳农、农工商并重,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道路。而根本原因在于,从乡村到县域,这里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有一个强有力的县委领导班子。有了这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就能持之以恒地改革创新、艰苦奋斗,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张好蓝图绘到底。
  寿光,并非遥不可及;寿光,就在你我身边。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寿 光 之 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外埠】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