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家乡的年俗
  

□丁尚明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是小时候母亲教给我的童谣,也将我家乡的年俗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在已经在城里过惯了,很多年俗都能省就省了,但回忆起小时候家乡的年俗,依然历历在目。
  小时候家里日子不是很宽裕,但每年春节前后,家里都是张灯结彩,年货丰足。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村里各家各户的年味儿就很足了,大家纷纷开始祭拜灶王爷,虽然现在看来有点封建迷信的意思,但那也是老一辈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过了小年,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
  说到准备年货不得不提赶年货大集,家乡的大集是每逢农历初三、初八,而到了年根底下,最后一个集就提前到了腊月二十六。早上六点,我就穿好衣服在门口推着车子等父亲去赶集。虽然我们爷俩出发早,但赶到集上已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集市的商贩互不相让,一个比一个喊得欢实。
  顺着人流,父亲带着我开始购买年货,鱼、鸡、猪肉,韭菜、藕、茄子,一边砍价一边“扫荡”各种蔬菜肉类。不知不觉已经在集市上逛了几个小时,看时间差不多,父亲紧紧拽住我的手,连拉带扯挤出了人群,爷儿俩带着置办好的年货,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中。
  也就从这天开始,家里的节奏开始变得忙碌,杀鱼宰鸡、和面发面、剪窗花写春联,各种年俗活动准备起来,一直持续到年三十。
  年三十到了,父亲一早起来挨个屋门贴好春联,下午又在正厅的桌上摆好碗筷、供品,挂起了家谱。母亲和哥哥姐姐则开始和面包饺子,年龄最小的我基本上不干活,叫着附近邻居家的小伙伴们撒起了欢。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院门前鞭炮齐鸣,香炷闪烁,村里隐约传来“老奶奶老爷爷回家过年啦”的吆喝声。
  到了初一,重头戏来了,要拜年了。村里男女老少都早早起来,人人换上了新衣裳。老少爷们则成群结队地去给本家族长辈磕头拜年。我夹在拜年的队伍里,从东家跪到西家,待到拜年回来,虽然崭新的棉裤上全是泥土,但也抑制不住我脸上的笑容,因为我的兜里已经放了满满的压岁钱。
  初二是祭祖的日子,早上吃完饭,各家的老少爷们都到村头集合,开始准备到祖先的坟头去拜年。一个家族的人聚齐了后一起去,队伍浩浩荡荡,到了祖坟前,先是烧纸钱,然后是燃放鞭炮。鞭炮响完,祭祖的队伍长龙一字排开,对着祖坟开始磕头。过完初二,我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到正月十五之前,我和小伙伴们都能尽情玩耍。直到上了初中,我们家搬到了城里,虽然每年过年都回老家,但也就待一两天。
  儿时的记忆弥足珍贵,虽离我远去,但它不会走出我的内心,现在过年越来越简单了,唯一期盼的就是一家老小能做在一起吃顿年夜饭,这对于我来说就很满足了。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家乡的年俗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我们的节日】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