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马集镇吴庄村王玉水夫妇开办酒厂,30余年坚持古法手工技艺——
幸福生活 夫妻同“酿”

刚酿好的小米原浆酒香飘满屋。 记者 石少军 摄


  

□本报记者 石少军 本报通讯员 孙骥
  一说到马集镇吴庄村,当地人都会想到满村飘散的悠悠酒香,这酒香正是来自当地佳酿——小米原浆酒。创始人王玉水夫妇30多年前做起酿酒生意,秉承古法酿造技艺,品质始终如一,他创办的山东晏都酒业不断创新,目前已有各种产品50余种。
  上月16日,记者走进山东晏都酒业酿酒车间,里面酒香萦绕,王玉水和工人们纷纷端杯,细细品尝,频频点头。
  “我们的传统古法有10多道工序,包括原料粉碎、辅料清蒸、配料、润料、上甑、蒸粮、出甑、通风晾茬、下曲、入池发酵、出窖、蒸馏等,环环相扣,每一步都马虎不得。”说起酿酒,王玉水如数家珍。
  在公司酒窖,里面窖藏着各类好酒,让记者大开眼界。“这口大缸装了5万斤酒,窖藏10年,”“这口装了10万斤,窖藏20年……”王玉水边走边介绍。
  王玉水坦言,酿酒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也有失败的时候。有时,晾茬跑酸不彻底,蒸熟的小米面水分大,出酒量特别少,味道也不好,一下子就损失几万元。这30来年,创业过程中也是经历了风风雨雨。
  1989年,新婚伊始的王玉水和爱人郑秋玉,开始筹备办酒厂。他们聘请了县酒厂酿酒师傅,小米原浆酒的故事,便由此在他自家的小院里徐徐展开。
  “当时,我们只有7个池子,为了让酒母发酵,在大缸里放上灯泡加热,再盖上被子发酵。”说起开始创业时的艰辛,郑秋玉不禁唏嘘,两口子起早贪黑,没日没夜,一年到头不休息,都扎到了作坊里。
  周边村民都没听说过小米原浆酒,大家不敢买,王玉水便让大家免费品尝,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他都送酒喝。不少村民或骑着三轮车,或赶着牛车,到处帮着卖酒,渐渐地,小米原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时代在变,但我们家酒的品质30多年没变。咱一辈子就做好酿酒这一件事就很好了。”王玉水说,小米原料都是从内蒙古和东北进来的,大曲是从梁山进来的,都是上等原料。每批酒,他们都自己化验,还会拿到专业机构进行化验质检。
  王玉水一直在追求更高的品质。他带着酿酒师傅去过茅台镇和泸州老窖集团学习,也参加过省市组织的酿酒培训班。小米原浆酒的工艺流程不断改进,比如,增加了酵泥发酵,酒的香味变得更加浓郁。
  这两年,王玉水又研发出34度、39度瓶装新品,在当地深受欢迎,推出的52度、62度散装酒也是十分畅销。
  品牌越来越响,口碑越来越好,生意越做越大。2004年,酒厂搬进了新厂房,当年投资30多万元,修建了30个发酵池,而现在,发酵池已扩大到了80个。
  工人由过去的10来人,增加到30余人,大都是附近上岁数的村民,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问题。
  2010年,王玉水成立了山东晏都酒业有限公司,在济南、泰安、齐河县城和各乡镇设立10余处经销点,产品供不应求。
  销量不断翻番,日子越来越好,年营业额高达五六百万元,晏都酒业也成为了马集镇当地的标杆企业,带动了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我们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百年老店,将古法酿制技术一代代传承下去。”对于未来的发展,王玉水有着更加长远的打算。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幸福生活 夫妻同“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