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厅竹马舞”给赵官镇带来文化传承的同时,给村民带来了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精气神。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致富等方面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为新农村的发展变化谱写了新篇章。
幸福生活节节高
作者:李烨
  2月17日,记者来到赵官镇王厅村,刚进村口,就听到远处传来的喧天锣鼓,继而发现一杆帅字大旗迎风飘展,原来是该村村民正在表演竹马舞。只见舞者面容红润,眉宇行间流露着饱满高昂的精气神,他们将竹马绑在腰间,马首系于身前,马臀系于身后,活像真人骑马,行走翻飞,跳跃自如。他们伴以喧天锣鼓,队伍分列两旁,而后又面对面穿梭,时而奔驰飞舞,时而漫步慢行,时而变换队形,精彩场面令人过目难忘。
  “俺们这个队伍,下有十来岁的初中生,上有八十多岁的老人,大家一起揣摩舞蹈动作,加以改进和完善,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为非遗的传承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舞者王大叔告诉记者。
  经询问得知,竹马舞至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目前为赵官镇唯一一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早在2018年7月份,德州电视台、德州日报社对王厅竹马舞进行专门“非遗项目录制”后,赵官镇更是加大该项目的保护挖掘力度,王厅村也不负众望,挑选出一百多人的队伍,进行加班加点的排练。很多年轻人,都放弃春节的大好生意时机回村排练,还有在外地打工的专门请假回来排练,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厅竹马舞”在赵官镇老树发新枝,薪火相传。
  “非遗”带来的文化传承,不仅给该村村民带来了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精气神,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致富等方面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使幸福生活节节升高。自2017年以来,该村积极贯彻县委、县政府以及镇党委、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县、乡、村累计投资达300多万元,共硬化大街5条、大小胡同41条,共计近6万平方米,粉刷墙面6.5万平,铺设花砖面积1.56万平,栽植各类绿化苗木8000余株,带动了村容村貌显著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王厅村的美丽蝶变,在赵官镇并不是个例。该镇始终把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美丽乡村建设伊始,就聘请了山东久禾建筑规划设计院,按照各村实际和风貌,对有建设任务的31个建设村进行了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做到“一村一规划”,为避免在建设当中的千篇一律,该镇坚持分类指导、因村制宜,做到既有统一标准,又能彰显个性特色,创建中,注重保护村庄原生态、民俗文化、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把每一个村庄真正建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同时,该镇牢牢把握“建设不是目的,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享受到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才是关键”这一立足点,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把群众认同、群众自愿、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和前提,把选择权交给群众,把监督权也交给群众,真正做到建管并重,结合网格化管理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不断改善各村环境卫生条件,让人民群众持续受益。
  美丽乡村的破茧之势,充分诠释着该镇综合发展的强劲动能和不竭动力。为了勾画乡村发展新蓝图,该镇先后组织工作人员到浙江桐庐、海宁等地参观学习,通过取经,科学制定规划,为总体建设保驾护航。
  “有了目标规划,还要有一干到底的实际行动,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必须注重产业支撑。 ”该镇镇长杨振民说到。
  为了给农民增收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和保障,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赵官镇不断创新生产模式和发展理念,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该镇在做好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两篇“文章”的基础上,把发展“黄河文化”旅游作为各村实现产业振兴的突破口,以大徐葡萄采摘、董寺莲藕观赏、付庄金银花产业园等为基础,规划以大徐、付庄为核心的“采摘休闲区”;以刘集为核心的“电商农业区”;以李全、邵庄为核心的“油菜花海观赏区”;以大徐、李全为核心的“金花葵种植区”等功能区,开发观光农业、休闲采摘、文化写生、亲子度假等旅游产品,以特色和品质取胜,精益求精打造都市年轻人群向往的魅力乡村,满足长清大学城、济南、聊城等游客近途旅游的需求。同时,改变过去粗放、单一的生产营销方式,立足大徐思远葡萄、董寺黄河莲藕、东赵桃、银杏富硒梨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帮助农户以成立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推进农产品品牌认证,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增收。
  “做好农村工作,就是要让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今后,赵官镇还将一如既往的以群众利益为基本出发点,精益求精抓建设,不折不扣求发展,真正擦亮‘千年古镇、魅力赵官’名片。 ”杨振民说到。
记者 李烨 通讯员 孙骥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幸福生活节节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齐河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