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王延和:70万元修路款诠释游子情
作者:王业婷


  去年10月29日,记者走进潘店镇胡楼村,干净整齐的街巷全部硬化完毕,道路两旁绿化苗木错落有致。在村西的柏油生产路路口,碰到了村民王兴昌。“这条路多亏了俺村的王延和,他拿钱给修好的,人家常年不在家,心里还挂着俺们,修这条路,村民没有花一分钱。 ”王兴昌指着这条2公里半长的柏油路说。
  说起王延和,村里的人无人不知。今年64岁的王延和,40年前参军服役,后转业创业,并历经多年艰苦打拼后,如今已是大连市一家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产业的集团董事长。虽然富裕了,但王延和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父老。
  胡楼村是出了名的盐碱涝洼村,村里有200户、700多口人,村民收入就是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2008年,王延和回村给父亲上坟,去墓地的道路上踩得鞋上全是泥巴。原胡楼村党支部书记李兴平随口开了个玩笑:“修上柏油路,鞋上就不会沾这么多泥巴了。 ”对于修路,王延和上心了,回到村后,了解到这条生产路是该村村民通往田间的唯一一条,每逢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尤其在收获季节,村民得绕3里路才能到自家田里,能把这条路修好,是全村村民的心愿。
  王延和当场给李兴平许诺:“我拿出20万元,给村民修路。 ”第二天,李兴平就收到了王延和从大连转给他的20万元。
  经过近两个月的施工,2公里半的生产路正式完工,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当时,是全县唯一一条柏油生产路。“现在去田地里干活,可方便了,就是下雨也不用担心了。 ”路修好了,村民张锋笑得合不拢嘴。经村委会干部及村民代表商议后,决定将这条路定名为“延禾路”。
  在胡楼村村委会,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李兴生获悉我们来意后,说:“前年,我们村胡同里都修成了水泥路面,通往村民家的自来水管道也都换成新的了,村里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多亏了王延和。 ”
  2017年,正值县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李兴生打算借这次机遇,把村里的街巷全部硬化,经过和村委会成员估算:需要资金90多万元,如县乡政策补偿后,村民就得自筹50多万元。对于村集体收入只有3万元的村庄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李兴生决定请本村在外经商的人赞助,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延和,但,因自己刚上任不久,与王延和没有联系,担心被拒。为此,他决定通过大哥李兴平,与王延和取得联系。
  王延和每年都会回村转一转,询问家乡的情况。李兴平说:“他经常问村里有多少户、多少人?还说,如果村里遇到困难,一定给他说。 ”这么多年了,李兴平从未开过口。
  李兴平回忆说,当时拨通王延和电话后,他正忙着开会,就粗略的说了几句,现在村里建设美丽乡村要修路,有50多万的资金缺口。当时,李兴平也没有抱太多希望,“感觉人家常年不在家,村里的路也走不着。 ”
  第二天,李兴平就收到了王延和的短信:“请把账号发给我,我将把50万元打过去。 ”李兴平把账号发过去后,十多分钟,就收到了钱已到账的短信提醒。李兴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弟弟李兴生。李兴生召集村委班子成员开会,决定动工修路。对村里胡同进行硬化,新铺设了12000平方水泥路面。这次村里修路,总共花了90多万元,县里补给了60万元,剩下的20万元,李兴生决定对村里200多户村民家老化的自来水管道更换,并将村里的600米排水沟修建好。现在,胡楼村不仅村庄变美了,村民生活品质提高了,精气神也不一样了。王兴昌说:“现在村庄变美了,住着舒坦。 ”
记者 王业婷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王延和:70万元修路款诠释游子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齐河专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