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180907期 >> 第02版:齐河2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规范与创新并举,政策措施齐发力,聚力扶持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着力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力,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真正担当农业的“代耕者”。
担当农业“代耕者”
  本报讯(记者 刘磊 通讯员 康善政)“今年我们村把玉米田全部托管给了穗安农机合作社,除草、施肥、喷药、浇水、收获等农活全部由合作社负责,就等 10月初在家收粮食了”。 9月8日,胡官屯镇郑官村党支部书记宋军高兴的说到。
  据宋军介绍,去年秋收时,郑官村大部分村民在济南务工收入可观,不能及时返回收获玉米和播种小麦。在村党支部和村民代表的研究决议下,宋军把电话打到了胡官屯镇穗安农机合作社,不到三天功夫,全村2000亩玉米就收获完毕,并在小麦最佳播种期前完成小麦播种,让村民着实感受到了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方便与快捷。
  据了解,穗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 2016年,合作社负责人袁本刚投资修建了仓库、办公室,并联合 28名农机手成立了胡官屯镇穗安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通过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管理操作、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技术档案、统一调度机具,使入社的农机具由原来的“等活”、“靠活”,变为现在的订单式服务,合作社在周边乡镇开展了订单作业,通过集约化生产全程机械化承包,改变了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既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又降低了种地成本,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也增加了机手收入。“农机合作社经营模式的转变,实现了多方共赢。目前我们合作社土地全程化托管服务面积已突破了 8000亩,半托管服务面积15000亩。 ”袁本刚兴奋的对笔者说。
  如今在我县,随着小麦免耕播种、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秸秆机械化回收、土地深松、深翻、化肥深施等先进农机化新技术的实施,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截至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 268家,入社农户近 3000多户,拥有大中型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收割机、免耕播种机、秸秆打捆及配套农机具达4.8万余台(套),带动农机化投入注册资金达 9600多万元,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了农业产业实现机械化、现代化的主力军。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担当农业“代耕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齐河2】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