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悠远的铃声
  今天的学校,都是智能电子铃,再也听不到那种铜质的、用小锤敲打出的悠远铃声了。
  依稀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的铃是一把耕地的钉钯齿做的,后来换成一只黄灿灿纯铜的。打铃的人好像一直是我的启蒙老师张老师。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上的小学。上学后不久,那种新鲜感没有了,贪玩的天性就露出来了。上课坐不住,听讲不专心,做什么都是图上新鲜,下课与同学疯疯打打,还特别喜欢玩弹珠,时时手不离弹珠。
  张老师见我那样,做事不能持久,就看住我,讲完课就坐在我身边,看着我读书,做作业。慢慢地,一心只想玩弹珠的毛病改掉了,读的书也越来越多。
  读二年级的那个春天,我放学后割草,锋利的刀不小心把小腿划了一条长长的口子,深得能够见骨头。那时,农村医疗条件非常差,只是大队赤脚医生上了点药,简单地包扎下,就算是处理了。
  由于受伤,上不成学。张老师得知后,第二天中午就到我家来走访。一看我的伤,就说,我背你去上学,反正也不远。母亲见状说什么也不让老师背我。
  那时,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操持着全家,根本没时间送我上学放学。见拗不过张老师,就一个劲儿地说,怎么能麻烦老师呢。
  这样背着我接送,就是一个多月。我趴在张老师的肩头,气都不敢大声出。只是觉得,张老师的头发好香好香……
  张老师的课在全乡很有名气。她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课,由浅入深,引人入胜。她教我们第一次作文给爸爸或是妈妈写一封信,我的作文受到张老师的表扬,还站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朗读。
  或许就是第一次作文在全班朗读了,我写作文的积极性就一直没有消退过。上四年级的时候,作文在全乡获得第一名,奖状挂在老师办公室,而不是让我拿回家。
  张老师更喜欢我了。有时就让我去敲上课的铃声,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知道那是一种奖赏,是一种荣誉。
  那以后,常常鼓励我多写作文,还帮我寄到县报和县广播站。记得在县广播站采用的第一篇作文是《我的家乡》,当听见自己的名字从那个小喇叭传出来的时候,母亲和乡邻们都称赞我是小才子。
  后来,我离开村里的小学去了镇上读中学,但张老师从来没有忘记过我。只要放假回家,张老师总会到我家来,问我的学习,问我的生活。特别关心我还有没有多写文章,作文是不是班里写得最好的。
  后来,我去省城上大学。虽然学的是工科,可依然没有忘记张老师的话,利用课余时间写作。大学几年,当过院、系宣传部长,一个征文还获得团中央大学生征文优秀奖。当把这些汇报给张老师后,她笑着说:“我不会看错人的,知道你就是一个能写作的人。 ”
  前些年,我回老家专门去了学校。学校大门上的校名虽清晰可见,但却挂上了福利院的牌子。张老师也早已退休,回县城里居住了。
  我习惯性地走到原来挂铃的地方,抬头望去,那铃还在,已经锈迹斑斑,孤零零地在风中摇摆着。学校操场边的老樟树也还在,有风吹来,树叶飒飒作响,将一树的沧桑和落寞吹落在地,没人听得懂它的心事,也没人能够领悟它历经的风风雨雨。
  想起张老师和蔼的样子,想起当年教我写作文的事,那情形仿佛就在昨天。
  一个人的起步很重要。那第一次作文,或许就开启了我的写作之路。现在能够用笔写出人生之路的随感,起因是张老师。就像那铃声,虽早已不再响起,却依然在心底萦绕回响。
□ 鲁珉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悠远的铃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休闲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