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6月10日,本报收到北京退休干部刘福泰的来信,信中记述了他5月上旬回家乡齐河的一些见闻和感受,特别是对家乡齐河近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感慨颇多,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家乡的巨变让我骄傲
  时隔两年之后,2016年5月上旬,我再次回到家乡齐河,参观游览了市容市貌,观赏了部分旅游景点,参观了晏城街道、表白寺镇、华店镇、安头乡等乡镇的街道、社区及部分工厂,使我耳目一新,感慨良多。
  三十年前,县城从老齐河迁到晏城,我就与齐河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多年来,我始终牵挂着家乡,关注着齐河,只是那时通讯不便,信息不畅,我对家乡的情况知之甚少。自2009年《齐河报》创办至今,我从不间断地阅读《齐河报》,从中获取了大量的信息。这次回籍,我又亲眼目睹,进一步见证了家乡的新发展、新跨越、新高度。家乡的巨大变化令我无比振奋,无比自豪,无比骄傲。家乡的巨大变化体现在工、农、商、学、党的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但我接触比较多、感触比较深的是本文的十个方面。家乡的大发展是十多年来全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当然时间也绝不仅限于十年左右,我之所以概括为家乡齐河的十年十大变化,一是因为近些年来我得益于《齐河报》,心里有底,二是近十年左右家乡的变化更多、更快、更大,三是十大变化都是近十年左右实现的。
  一是齐河跨入了全国百强县。在我心目中分量最重、感触最深的是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入全省30强,入围全国百强县,2015年晋升到全国第87位。我记得在二十多年前,我县曾派干部到京争取“欠发达地区”的头衔,现在却变成了全国百强县,这个巨大的变化是惊人的奇迹,它虽像梦一般,但这却是不争的真真切切的事实。
  二是农业生产实现了巨大的跨越。二十年前,齐河是一个贫困的低产的农业县,那时候亩产几百斤已是相当不错了。而今,八十万亩农业部粮食绿色增产示范区连续多年创造了全国高产纪录。全县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二连增,达到亩产吨半粮。我县连续多年荣获农业部农业生产先进县称号。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亲自参观了粮食高产示范区,那里的麦苗秆壮穗大叶子油绿,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三是从纯农业大县变成了工业大县。
二十多年前,我县仅有棉纺厂、水泥厂、酒厂、造纸厂等数量很少,产能很低,效益很差的几个小厂。如今,我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业立县,推进工商业大发展,一大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的工厂企业已遍布县城经济开发区及几个乡镇园区。现代产业体系比较健全,冶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物流优势产业明显,且呈现出蓬勃健康发展的势头。我参观了表白寺镇的工业园区,这些厂大都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据了解我县的工业生产已成为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重要支撑,为齐河跨入百强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是旅游业高开高走。齐河的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强到优,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齐河地处鲁西北大平原,无山水景观,缺少旅游资源,历史上虽曾有不少的皇家寺院,大清桥、齐河八景等文物踪迹,但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巨变,这些景观已逐渐消失荡然无存,只有黄河还在川流不息。在这样的基础上,从头做起,奋发拼搏,奋起直追,在近十年内修建或重建了一批规模大、起点高的旅游景点,如定慧寺、海洋极地世界,欧乐堡以及正在施工的大清河生态治理工程等。旅游业呈现出蒸蒸日上、兴旺发达的态势,它已成为齐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标志。
  五是新型城镇化迅猛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齐河,人们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而如今齐河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市政建设明显加快,基础设施更加配套,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及城乡关系。如今,不管是城区还是乡村,早已大大超出了解放初期人们期盼的那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面包、喝牛奶”的美好愿景。回乡看到的表白寺镇、华店镇等镇容镇貌、社区工厂,到处是楼房林立,碧水环绕,街道宽敞整洁,处处繁花似锦。
  六是老百姓的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别的乡镇、别的村我没有亲眼见不便细说,仅从我们家的所见、所闻就足以说明问题。我的哥哥、弟弟、妹妹、侄、孙,他们吃的、住的、穿的、用的每一样都不比我这个在北京退休的干部差。他们住着宽敞的楼房,出门开着小汽车,人人手中有手机,这在过去连做梦都梦不到。回想三十年前,我们村仅有三辆自行车,一个公社才有一部手摇电话机。这样的变化真可谓天翻地覆。
  七是精神文明攀上了新高度。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出“厚德重义、开放包容、务实创新、拼搏争先”的齐河精神,叫响了“大义齐河”地域名片,提炼归纳出了“一河一陶一贤人”的齐河文化……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对了解齐河、认识齐河、宣传齐河、传承齐河、发展齐河的文化、历史和精神起了重大的启迪和引领作用。
  八是乡村文明城乡环卫一体化日益推进。此次回乡看到晏城街道、表白寺镇、安头乡、宣章屯镇、华店镇的一些村庄,街巷干净整齐,过去的三大堆——草堆、粪堆、垃圾堆不见了。街道两旁摆放着整齐划一的垃圾桶,村村设有保洁员,村收集、镇运输、县里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已经形成。环境变了,人们的精神也日趋向好。村村设有“善行义举”四德榜,好人好事都上墙,弘扬了正气,驱逐了邪气,乡村民风日趋改善。
  九是文化事业异军突起。近年来,齐河的文学、书法、美术、戏剧、曲艺等硕果累累。首先是成立了各种文联组织,县委创办了《齐河报》,文联创办了《齐河文艺》,结集出版了《行吟齐河》、《郝秋岩志》、《左宝贵志》、《历史名人与齐河》等等。自编自演了现代京剧《时传祥》,并多次晋京演出。反映齐河两区同建的长篇报告文学《浴火乡村》荣获“泰山文艺奖”。各乡镇建设了文化大院,各村修建了文体小广场,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文化下乡活动好戏连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十是近年来齐河两任县委书记上了中央电视台。其中一位是前任魏洪祥书记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人民介绍齐河粮食十连增的经验;一位是现任孟令兴书记荣获“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殊荣,受到习总书记亲切接见,这在齐河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家乡齐河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今后一段时间将是齐河转型发展、攻坚突破的重要阶段,更是争先进位再创辉煌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困难重重的时刻,齐河逆势而上更需要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生态建设更加显著,让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齐河持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
□ 刘福泰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家乡的巨变让我骄傲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休闲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