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中共齐河县委关于制定齐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上接第一版)(二)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主导、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构建新型工业体系。以“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 +”行动计划为引领,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引导工业向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改造提升钢铁、化工、造纸三大传统产业,膨胀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绿色休闲食品四大新兴产业,培育招引新材料、智能制造、通用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朝阳产业,努力建设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体系。集中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推动企业创新创优、做大做强,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配套的发展格局。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全面实施服务业升级行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创新业态模式,增强服务功能,推动服务业发展明显提速、比重明显提高、水平明显提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大观园、东盟国际生态城、晏子湖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的旅游产业、旅游品牌,到2020年,全县 5A级景区 1处以上,4A级旅游景区2处以上,旅游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 20%以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普洛斯物流、中铁省会中心物流城、宏运通海关综合监管区、齐河通用机场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构建公路港、铁路港、国际陆港、空港四位一体的物流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突出发展金融要素市场,积极发展金融机构,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县域金融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金融需求。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积极发展教育培训、商贸餐饮、家政服务、养生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生活要求。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商业模式,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打造交易额过 300亿级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叫响“山东省电子商务第一县”品牌。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抢抓德州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机遇,大力实施农业机械现代化、农田水利现代化、农业科技现代化和农业绿色工程“三化一绿”工程,发展生态、特色、高效、安全农业,打造京津、省城济南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蔬菜、花卉苗木、畜牧、水产养殖等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促进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和深加工一体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推进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及高产创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合作社与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引导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促进农业集约、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
  推进园区集约集聚发展。抢抓被列为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的机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经济开发区实施好“园区北扩”和“起步区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增强产业吸纳能力,力争两年内进入国家级开发区行列。黄河国际生态城围绕打造“济德一体化先导区、全省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京津冀南部生态功能标杆示范区”,推动旅游与文化创意、健康养生、商务会展等融合发展,全力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大力引进高端、无污染的工业加工及2.5产业项目,5年内建设成为省会周边最具活力的国家级高新区。济北高铁枢纽经济协作区依托京沪、太青、济郑(昆)高铁和济德、济聊城际、济齐轻轨,建好济南北站和全国最大的动车高级修基地,打造产业优势突出、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新城。百万亩农业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打造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科技化、全国层次最高的第一现代农业样板区。
  (三)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
  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要素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促进产权结构多元化。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体系,严厉打击违反市场秩序的行为。
  深化投融资体制和财税改革。充分发挥优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不断完善投融资体制,着力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型投融资体系。放宽准入限制,科学运用PPP模式,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深化财税改革,完善财政资金运作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科学、高效、透明、可持续的现代财政制度。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升发展潜力。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体制机制建设,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切实把该放的放到位,把该管的管到位,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建立县级审批事项动态管理机制,做好与省内其他县市区的动态比较,始终保持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审批时限最短。
四、树立协调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平衡发展格局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推动内在联系紧密的区域和领域融合互动、协同共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一)推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按照“山东省会北城”的定位,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构建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完善城乡建设规划。抓住被列入全省“多规合一”试点县的机遇,不断完善城市各专项规划和重点建设区域的详细规划,科学编制产业园区、综合交通、绿地水系、教育卫生等专项规划,严格规划约束机制,为城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主城区扩容提质。完善功能布局、综合配套、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老城区四大片区改造和城南新区建设,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辐射力,到2020年,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规模达到30万以上。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城市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深度融合,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探索实施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城区道路保洁、垃圾处理等逐步实施“服务外包”,全面提升市容市貌、城市品质。
  加快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小城镇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产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农村社区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居住社区化、就业园区化、公共服务覆盖化”的原则,在科学布局、加快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抓好管理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和拓展社区功能,确保每年新开、续建社区20个以上,入住群众2万人以上。巩固乡村文明行动成果,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确保“十三五”期间全国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三城联创”全部成功。
  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积极推进镇域经济园区化,在重点培植华店、潘店、赵官-马集、胡官、焦庙等镇域开发区的基础上,所有乡镇均打造一处高标准经济开发区,每年至少引进农产品深加工和工业产业项目2个以上,全面带动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 2020年,各乡镇、街道地方财政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实现“五年翻两番”。
  (二)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坚持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方向,健全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智能精细的综合支撑体系。
  完善城乡交通体系。加快推进“三环六纵八横”县乡村大交通网建设,提升农村道路等级和水平,下大力气解决边远地区出行难问题。大力推进枢纽场站与公共交通建设,全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规范鲁北公路交通枢纽齐河客运中心运营,改善广大居民出行条件,提升齐河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每个乡镇中心社区均建设一处综合客运站,村村通客车全部实现向公交车型转变,在全市率先实现“公车公营”,构建安全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和经济高效的现代交通物流服务体系。
  合理布局水利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县境内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工程,不断提高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加强雨洪资源利用,启动实施一批水源工程,推进深沟河网、平原水库和机井建设,逐步建立起网格化、系统化灌排体系。开展河道流域综合治理,打造一批人水和谐的景观河道,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引黄保障能力。加快水利改革步伐,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管理农田节水灌溉的成功模式,实施水资源开发工程,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围绕打造全省文化强县,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全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齐河精神”,进一步打响“大义齐河”道德品牌。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加强诚信教育,建设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繁荣文化事业。深入研究挖掘黄河文化、黑陶文化、贤人文化,实施“四四三”传统文化传播工程,厚植跨越发展底蕴。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在城区建设晏子春秋城、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场所,到2020年,所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全部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中心,让老百姓享受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壮大文化产业。充分挖掘文化产业蕴藏的巨大潜力,找准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共生、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中国(齐河)龙山黑陶产业园,建设全国最大的黑陶产业研发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现代黑陶城”;挖掘整理齐长城、尹屯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加快晏子文化、齐州八景等历史文化景观建设,让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价值。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确保各种阵地发出党的声音、人民的声音。综合运用法律、技术等手段管网治网,使网络环境更加清朗健康。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秀美宜居城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体现。必须走生态文明道路,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生态立县、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防控环境风险为底线,以保障群众健康为目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专项规划,下大决心、用硬措施实施“蓝天行动计划”。逐年减少煤炭消费总量,推广运用清洁能源。有序做好重点企业搬迁,加强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排气综合治理。完善区域环境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大气污染惩戒机制。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严格项目准入,严把新上项目、新增产能的科技水平、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坚决不上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有安全隐患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突出工业污染治理,推行环保治理设施第三方运管。推进土壤污染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农村环保工作力度,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建设生态水系。抓好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打造绿色生态屏障。认真开展环保督察,严格环保执法。
  (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以金能科技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中心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广绿色规划设计和绿色生产制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三)高效节约利用资源。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快钢铁、化工、造纸等重点领域节能技术产业化步伐,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实施建设用地多功能开发、地上地下综合利用。
  (四)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严格按照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推动发展,科学划定各类用地开发边界,推动各类开发活动向存量调整、内涵提升转变。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五)健全完善制度。着力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差别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市县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推动形成节约低碳、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六、树立开放发展理念,着力拓展发展空间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在更高层次上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一)打造“一带一路”沿线重要陆路口岸。按照全国设计起点最高、设施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标准,统筹推进中铁省会中心物流城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加强与中亚、中欧铁路国际大通道和青岛、天津等一类开放口岸的对接,打造横贯东中西、联接京津冀和长三角、服务“一带一路”的铁路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和重要陆路口岸。加快建设宏运通海关综合监管区,大力发展具有保税功能的国际物流业,规划建设保税加工与自主创新并重的高端出口加工区,推动全县外向型经济跨越发展。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加快发展服务外包,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 2020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6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二)打造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最佳服务区。做好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各专项规划的对接工作,聚焦产业承接、成果转化、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等重点领域加快对接融入。特别是围绕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大力实施“百人进京”招商工程,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创新优势突出、市场竞争优势突出、对经济拉动优势突出的高端项目,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打造“一圈一带”发展先行区。抢抓全省“一圈一带”和济南建设“四个中心”、“现代泉城”战略机遇,围绕省会搞配套、搞服务,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实施“一网、一站、两桥、两城、两出口、两通道”等“兴齐十大工程”建设,形成30分钟航空出港、20分钟高铁进站、5分钟上高速、铁路连四站、高铁连三站、轻轨通省城的基础设施大格局,实现错位差异化发展。
  七、树立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使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坚持全面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建设统筹推进,按照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和提高标准、提高精准度、提高质效的“三定三提高”原则,大力实施“五个一批”脱贫行动,通过建设特色产业项目带动一批,发展集体经济拉动一批,科技推广和就业培训扶持一批,医保救助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落实好县乡村党员干部扶贫责任制,完善管理体制,层层签订军令状,确保2016年比全国提前4年、比全省提前2年全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加财产性、经营性收入,扩大转移性收入,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三)促进全民创业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就业质量高的行业企业发展,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建立就业失业统计指标监测制度,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着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强化政府责任,提高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快城乡社会保险统筹,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坚持多元化养老模式,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
  (五)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教育现代化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工作成果,建成教育强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全面完成各项综合指标与核心指标。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逐步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技术和技能型专业。完善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体制。支持和规范发展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动“互联网 +”健康医疗发展,基本建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应急处理与预防控制系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七)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深化“平安齐河”建设,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有效应对新常态下、新业态中各类社会风险。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着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标准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建立全程可追溯制度,实行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让人民群众更放心更满意。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健全和完善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社会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各级党委要增强带头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自觉性,增强创造性开展工作、领导发展能力,以完善考评体系为抓手,营造全县上下践行五大理念的浓厚氛围。扎实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深化农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探索完善农村党政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模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把“三严三实”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营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把加强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健全完善“三严三实”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树立“三严三实”的干部导向,注重在基层一线锻炼干部、识别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三)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发挥人大代表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作用。支持政协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党管武装,重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运用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司法监督,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深入实施“七五”普法,增强全民尊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同心同德、务实苦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协同发展标杆示范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共齐河县委关于制定齐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齐河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