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2015年,县司法局以提升法律服务水平为重点,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级联动新格局,全力打造民心工程,为建设“平安齐河”、“法治齐河”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无标题
作者:李烨
  为“平安法治”保驾护航

  “谢谢你们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解除了燃眉之急,以后老百姓再遇到法律纠纷就可以直接向你们求助了! ”不久前,刘桥镇洪州社区贾姓兄弟将一面绣有“阳光高效,司法为民”的锦旗送到了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
  原来,贾某平、贾某震合伙买了一辆斯太尔重卡,一年来,没赚到钱,又赶上贾某平贷款到期,想卖了车还贷款,贾某震不同意,认为卖车亏损太多,而生意会越做越好。兄弟俩争执不下之际来到洪州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寻求帮助,工作室了解情况后申请刘桥司法所依法调解,多次调解无果,贾某平想打官司,尽快解决问题,司法所便帮其联系县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中心律师了解情况后,考虑到双方无特殊矛盾,而诉讼耗时长,费精力,还会毁坏两家感情,不合适,随即与相邻窗口的人民调解员商议,运用调解解决问题。最后,两家达成一致,车不卖而是抵押贷款。这一案例正是县司法局服务社会、关注民生的具体缩影。
  2015年,县司法局以提升法律服务水平为重点,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了县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县法治文化广场两大亮点项目,推动形成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级联动新格局,全力构建民心工程,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能力逐步提升,为建设“平安齐河”、“法治齐河”提供了有利的法治保障。
  民生工程创亮点

  去年6月建成的法治文化广场,融入依法治县理念、法治文化特色、传统文化内涵三大元素,设置了外侧法治宣传区、中心主题标识区、北侧法治文化区、东侧居民常用学法区和“千米普法长廊”五大区域,包括法治宣传橱窗、法治名人塑像、法治石雕等 13大类 1381处法治文化景观,载体多样、形象直观,让群众在闲庭信步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法律知识,强化了法治理念,成为一道独特的“法治齐河”风景线。同期投入运行的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整合了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公证、人民调解等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司法行政服务职能,实现了各项业务由“散”到“聚”,将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推向一线,真正实现了“群众只进一扇门,办好司法行政所有事”。
  三级联动筑格局

  打造“龙头”,在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了执法、服务、管理、礼仪“四规范”活动,大力提高中心各项服务的规范化程度;规范“主体”,把基层司法所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乡镇层面的重要枢纽,自 2014年起全面开展“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现全县15个司法所中,晏北司法所达到了国家级规范化标准,9个司法所达到了省级规范化标准,5个司法所达到了市级规范化标准,完成了8个乡镇法律服务的恢复建设,实现了人员、设施、服务全部到位,解决了法律服务断层的问题;夯实“地基”,在全县建设了17个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作为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的一线平台,打通了司法行政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打造了多方参与、共同作用的综合司法服务和综治维稳新模式。
  服务群众新探索

  完善社区矫正安民工程,县司法局为全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和照相机、录像机等信息化技防设备。在规范利用GPS手机定位“电子围墙”的同时,对全县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 4轮专项检查,在宣章屯镇、胡官屯镇各新建1处可为附近乡镇社区服刑人员提供集中学习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的社区矫正分基地,同时,拓展矫正帮扶思路,编写了《齐河县社区服刑人员学习教育辅助教材》,强化了社区矫正“安其身,暖其心,育其人,正其本”的工作效果;强化人民调解睦民工程,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未诉先调”的思想,构建了以 15个乡镇、街道调委会为主战场,以 6个行业性、专业行业性调委会为拓展延伸线,以694个村级调委会为主力的三级调处网络,精心创建以个人名字冠名的4个“品牌调解室”和 5个“流动调解庭”,成为百姓解难的“第一帮手”,筑牢了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随着社会的进步,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轨迹更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去年,我们在工作中涌现出很多的新经验和新做法,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司法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全体司法人会进一步找经验、塑人才,为全县经济社会平安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县司法局局长赵万宝如是说。记者 李烨 通讯员 蔡严严 姜晓蕾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无标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齐河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