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农村党员教育新尝试
——齐河县巡回党校一周年工作巡礼
  巡回党校作为我县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一种新尝试,去年年底启动以来,在全县129个教学点、30个乡镇教学示范基地培训农村党员8万人次。山东卫视“齐鲁先锋”专栏对此做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也高度评价了巡回党校的创新做法,河北省乐亭县、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等兄弟县市先后来齐河学习。
  巡回党校与“流动党校”、“送教下乡”相比,具有培训对象广泛、培训场所固定、培训内容系统全面三大特征。巡回党校的培训对象为全部农村党员干部,近两万人,既包括农村党组织书记,也包括村主任、文书和普通党员,同时又吸收群众代表、科技致富带头人、妇女代表参与其中,既实现农村党员培训的全覆盖,又具有广大群众参与的广泛性。严格按照《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 32学时,基层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56学时”的要求,巡回党校制定了严密的年度教学计划和季度教学计划,分课堂教学、远程教育、电影下乡三种形式,培训内容涵盖党的理想信念教育、政策法规宣传和实用技术等。
  立足“四个需要”搞培训。一是新常态下落实中央党员培训规划的需要。《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明确指出,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能力,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二是消除农村党员培训盲区的需要。县委党校举办的农村干部集中培训多数针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农村普通党员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巡回党校在全县设立固定教学点,农村党员在自己的家门口聆听专家讲授的讲课,消除了农村党员培训的盲区。三是助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党员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建成全面小康农村的成败,通过培训提高素质是助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四是农村党员素质与能力提升的需要。齐河县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55岁以上的党员占68%,带富致富能力弱,知识更新慢;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农村党员占 64.2%,思想认识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动力,“扒堆守业”有一套,加快发展没办法,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狠抓“三个保障”保运行。一是组织保障。以县委名义印发实施方案,成立“巡回党校”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三十六个部门和乡镇(街道)的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党校,组织实施巡回党校工作运行。各乡镇(街道)党委也成立领导小组。县委把此项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挂钩。县委书记带头讲第一课,组织部长“点穴式”督导,促进了运行质量的提高。二是硬件保障。购置三辆教学车,配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照相机、录像机等教学设备。教学点均设有巡回党校讲堂,配备桌凳,部分配备空调。党员教育培训专项经费足额列入县财政预算。三是软件保障。县委组织部牵头,组建了300人的师资库,由外聘专家学者、县乡领导、党校教师、县内技术人员组成。编写《培训教材》、《应知应会手册》,县委书记亲自作序。
  立足“三个创新”保实效。一是培训内容创新。采用“2+x”授课模式。“2”指党性教育课和全县中心工作解读课,“X”是选择性学习内容。二是培训模式创新。运用启发式、现场式、论坛式教学和互联网任性学,启发学员的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现场基地为依托,当场为学员释疑解惑。三是管理方式创新。参加培训的党员持党员证佩戴党徽参加学习,并以村党支部为单位划分学组,将学习情况在教学点上墙公示,把考评结果作为评议党员、不合格党员处置、后备干部选拔、评先树优的依据。
  巡回党校扩大了农村党员培训覆盖面。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解决了师资、阵地等制约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瓶颈问题,保障了党员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实行送教上门,也有效地解决了老、弱、病、残、外出等党员不便参加教育培训的难题,提高了党员参训率,平均参训率达94%。巡回党校提高了党员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设置针对性强,特别是选学课程实行“菜单式”管理,党员按需“点菜”,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农村党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提升了农村党员的素质能力。全县先后有4600多名农村党员新上了致富项目或扩大了项目规模,17000多名农村党员参加了设岗定责活动,为群众办实事12000多件。在他们的带动下,讲党性、懂法制、重科技、调产业、增收入成为全县农村的新风尚。
□ 张明友 云廷民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农村党员教育新尝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齐河社会·生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