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药王庙”的来历
  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稿
  今潘店镇药王庙村,其村名来历,相传与唐代名医孙思邈有关。
  唐代名医孙思邈,幼年体弱多病,深知病痛之苦和缺医少药之难,少年即立志学医。后来,深山拜师苦学医道。出徒时,师父嘱其云游四方,治病救人,待脚上的鞋足7斤重时,方可定居。
  孙思邈云游天下,年复一年,不知翻过多少山,走过多少路;记不清采过多少药,救活多少人。一日,来到现在的潘店镇龙王庙附近,天降大雨,步履艰难,鞋上的泥愈沾愈多。借避雨之机,脱鞋一称,恰好7斤,便遵师嘱定居于此,行医济世,保健四方,引出许多赞誉的故事。
  某日,有一对质疑其医术者,自以槐子水涂面,去见孙思邈,并发难曰:“你可知我所患何病? ”孙观其面,答:“你病很重,是中槐毒了。 ”那人不信,笑而退去。不久,果真用门板抬来求救。经用药,方转危为安。
  又一日,孙思邈出诊到邻村,正是饭后时分,见一伙农家汉子在修屋打墙,其中有几个认识孙思邈,便彼此打着招呼。不意其中一位壮年,忽地从墙上跳下,拦住孙思邈问:“都说你是药王,你看我有病么? ”孙审视其面,大惊道:“呀,不好!你的肠子已经顿断了! ”话犹未了,壮年倒地翻滚,登时死去。孙来不及施救,十分痛惜。众人面面相觑,少顷,相互叮嘱并相约传喻后人:切戒饱腹后如此莽撞。
  一天,孙思邈路遇出殡者,见众人抬棺过后,地面有血迹,紧跟几步,发现是从棺底滴出的血,便以手沾血,细细辨闻。随即询问:“棺内是难产死的么? ”丧户答:“是。小孩未离母体,大人已然气息。 ”孙说:“不然,人还活着。 ”吩咐赶快落地开棺。一看,果然婴儿已离母体,产妇处于昏迷之中。急速配方煎药,撬齿灌之,始闻微声,继而哭泣。于是,产妇母子得救,众人无不叹服:“真药王也! ”
  孙思邈对中草药研究精湛,应用奇妙,在方圆几十里内,救治了无数的穷苦百姓,赢得“药王”称号。他去世后,附近百姓捐资,在他的安葬处修建庙宇,塑其坐像于内,称“药王庙”,岁时祭奉;并把药王庙落成的古历四月十五日定为庙会,以示年年纪念。后渐成村落,村名药王庙。药王庙庙会规模盛大,波及方圆百里,历时1200余年,直至“七七”事变方停。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药王庙”的来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齐河休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