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县再创全国30万亩最大面积玉米高产纪录
● 平均单产801.7公斤,巩固了全国粮食高产创建制高点地位●预计全年粮食总产27.94亿斤,“十三连增”已成定局
作者:小麦、玉米
  本报讯(特约记者 侯刚 郑军石勇 田彬)9月30日,农业部组织专家对农业部80万亩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高产高效示范区30万亩核心区玉米进行实打测产,最高亩产达 1123.9公斤,平均单产801.7公斤。预计全县玉米平均单产639.8公斤、总产14.82亿斤,全年粮食总产量将突破27.94亿斤,“十三连增”已成定局。
  农业部专家赵久然认为,齐河创造了全国最大面积夏玉米高产纪录,成为全国大面积生产条件下夏玉米高产的典范,也是绿色模式攻关项目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巩固了齐河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的制高点地位。
  我县抢抓新常态下农业发展机遇,把握绿色内涵,实施农业机械现代化、农田水利现代化、农业科技现代化和农业绿色工程“三化一绿”发展战略,制定并在全国率先发布小麦、玉米质量安全生产和生产社会化服务两项标准综合体县市规范,转变粮食生产发展方式,实现高产、优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现代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今年,我县实施了“千村创建农机合作社”工程,以农机为依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覆盖全县。近年来,我县已新增购置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等大中型农业机械1.2万余台(套)。目前,全县农机保有量达到5.1万台套,总动力达226万千瓦,农机化综合水平达98.7%,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7%以上,位居德州市首位。以农机装备为基础,推广普及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土地深松、保护性耕作、化肥分层深施、节水灌溉等机械化增产、增效、节本技术,推广作物从收到种的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模式。
  发展以管道输水工程为主的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建立网格化、系统化灌排体系。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服务于全县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实施了韩刘、豆腐窝灌区与河道的连通工程、李家岸干渠与河道的连通工程、骨干河道之间的连通工程,规划建设2000眼机井,形成“外引内蓄、库河相连、多源互补、整体联动”的农业灌溉用水配置格局,全县126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92%以上,50万亩良田用上了“田间自来水”,做到了智能取水、节水灌溉。
  围绕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全面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我县已分别建成小麦、玉米科学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成立农技讲师团50人,培训技术农民5万人次,形成了“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实施农业科技提升工程,在全国第一个实施了30万亩核心区玉米统一供种,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100%,深耕深松、宽幅精播、测土配方施肥等小麦生产“八统一”和宽垄密植、种肥同播、适期晚收等玉米生产“六配套”技术到位率达100%。
  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实施农业绿色工程,坚持绿色增产。我县全面落实“两项标准综合体县市规范”,创建全国首个最大面积的8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粮食种植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打造全国集约面积最大、单位产量最高、产品质量最优的“华夏第一麦”。 9月12日,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农业部、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验收。培育了以山东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病虫草害防治开始向大面积的统防统治推进,全县统防统治面积达100万亩次,效果提高10%以上,用药量减少20%以上。县财政集中资金购买了3500吨有机肥,用于核心区耕地质量提升工程。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县再创全国30万亩最大面积玉米高产纪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齐河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