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田间舞者
——记2014年度CCTV三农人物获奖者王义
作者:宋宜广刘磊

王义(右)在2014年度CCTV三农人物十年颁奖典礼现场



  他始终默默无闻地工作在为农服务一线,把田间地头当舞台,在农技岗位上22年如一日,默默演绎着农技推广第一线的平凡故事,为全县农业发展贡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力量。 2014年,他带领团队在我县实施的农业部20万亩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核心区内实现了粮食平均亩产“吨半粮”,刷新全国大面积粮食高产纪录。前不久,他将齐河和自己的名字带到了首都一个全国性的颁奖殿堂。请看——
  1月 25日,北京阳光明媚,润红的骄阳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抹色彩。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农业银行杯2014年度CCTV三农人物十年颁奖典礼隆重举行,我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王义获得“2014年度CCTV三农人物”殊荣。戴上红花、披上绶带,接过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亲自颁发的奖杯。这一刻,王义的眼眶红了。“作为一个齐河人,领到这个奖项我自豪。更多的为咱县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在全国取得的好名次、好称号而骄傲!我也坚信有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好政策、创造的好环境,咱县里的农业发展会更快、会取得更辉煌的成果……”
  CCTV年度三农人物是中央电视台三大品牌(感动中国、经济人物、三农人物)活动之一,曾先后推出了袁隆平、吴仁宝、李振声、赵本山、莫言等一批三农领域的典型人物,这次王义位列其中,为我县赢得了荣誉。
  成绩的取得源于王义对于工作的赤诚和热爱。干一行、爱一行,用自己的执着干好本职工作,是支撑王义做好农业研发和推广的“精神食粮”。 2008年,农业部提出粮食高产创建计划,我县成立粮食高产创建小组,王义任组长。仅用一个月的时间,王义带领他的科技创新团队早出晚归,足迹踏遍了全县的田间地头,把全县的苗情、墒情、虫情、病情熟记于心。哪个地方需要清挖沟渠,哪个地方需要打井灌溉,都在王义的心里记得明明白白。 2009年12月14日,室外气温低至零下十几度。小雨加暴风雪缓解了麦田旱情,让很多庄稼人误认为麦田墒情充足,不需浇冬水。没有湿透的地,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将会导致第二年减产——王义作为专家清醒认识到这一点。他不顾自己连续高烧的病情,依然亲自带领专家组成员,踏遍全县的田间地头,指导群众浇好越冬水,确保全县小麦实现丰收。 2012年,农业局一次性购置500台小麦宽幅播种机,为了确保补贴机械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排除故障,王义把自己的手机号发给每一位农户。一天,忙碌了一上午的他正准备吃午饭,突然接到华店镇王楼村村民王因洪播种楼轴承出现断裂的电话,王义二话没说,放下手中的馒头,边联系厂家业务员,边开车往那里赶,在厂家技术员的帮助下,顺利将播种耧修好。而这样的事情在他身上已经发生了太多太多……王义说,他有“三个一”的目标:一个信仰,为国家生产出国内最好的粮食,让更多的人吃上安全、放心粮;一个愿望,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用在粮食高产创建和安全生产技术研发、推广事业上,无愧于领导栽培、无愧于个人信仰;一个制高点,将我县粮食高产创建标准定在国内粮食高产创建和安全生产的最高点上,打造国内粮食高产“龙头老大”。“粮食高产创建和安全生产是我毕生追求。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丰收的篇章写在齐河的大地上。 ”采访中,王义这样说道。
  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洒在农田里的汗水结出了累累硕果——在 2010年粮食高产创建中,王义和他的团队创出了 5万亩夏玉米平均产量717.6公斤的高产纪录;在2011年粮食高产创建中,王义和他的团队创出了10万亩小麦平均产量626.46公斤、玉米平均产量718.7公斤的大面积高产纪录;2012年创出了10万亩小麦平均产量 618.9公斤、玉米平均产量 738.72公斤的大面积高产纪录;2013年创出了 20万亩小麦平均产量622.7公斤、玉米平均产量709.83公斤的大面积高产纪录。特别是2014年,王义率领他的团队在我县实施的农业部20万亩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核心区内实现小麦平均产量715.97公斤、玉米平均产量786.3公斤,小麦玉米全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502.27公斤,全年实现20万亩“吨半粮”,刷新全国最大面积高产纪录。
  “作为农业技术人员,最高兴的就是咱县里的粮食高产创建取得辉煌成果,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安全粮食……”谈到自己的高产创建工作时,不善言谈的王义话也多了起来。“田间地头是我人生重要舞台,在这人生特殊的大舞台上,能一展身手、竭尽所能搞好粮食事业,为国家种出高端粮,我在心里感到很自豪。 ”
记者 宋宜广 刘磊 通讯员 李玉玲 杨爱新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田间舞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