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走近孔子
  9月24日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他的思想源远流长泽被后世,规范着社会秩序和国人立身行事。“世无孔子,谁来定是非之真”。但近百年来,由于西方思想的冲击和历次运动的摧残,华夏子孙已经远离了孔子。习近平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现阶段,我们走近孔子,就是溯源而上,去触摸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接续民族的精神命脉,从而茁壮我们的精神生命。
  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春秋末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时代的变革造成社会的激荡,社会的激荡造成思想的空前繁荣,形成墨儒道法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候的中华民族思想最强劲智慧最充沛。这个时期,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对各国诸侯的控制,礼崩乐坏、社会混乱,急需圣人出,为人心定标准,给社会定秩序。孔子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孔子的儒家思想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个同父异母哥哥名叫孟皮,脚上有恙,是个残疾人,上面还有九个姐姐,都是叔梁纥的原配夫人所生。按当时风俗,女人和残疾人是不能供奉祖庙的,所以叔梁纥到了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个健康的儿子来接续香火。为此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又娶了颜氏女,二人到尼丘山上祈祷,恳求神明保佑,赐给他们一个儿子。结果神明就真的赐给了一个儿子,此子头顶中间凹陷,状若山峦,于是起名叫丘,字仲尼。这孩子面貌古怪,性情也异于常人,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为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孔子三岁丧父,十六岁丧母,少年时候尝尽贫困之苦。因家境贫寒,为了糊口,曾做过仓库管理员等比较低等的工作。贫寒则下贱,下贱则无尊严。有一次鲁国贵族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人请你啊。 ”孔子怏怏而退,但他没有沉沦,反而更激发了他的上进心。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矣。 ”他学习《韶》乐,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他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就这样,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0岁,已博学多才,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其思想核心是“仁”。他把“仁”作为行为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他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35岁,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国权臣阻挠,只得作罢。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2岁,任鲁国中都宰,为政有方,政治清明。后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随行。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齐景公恐惧而震动,知道理义不如鲁国,回国后归还所侵占鲁国的郓、汶阳、龟阴之田来认错道歉。鲁定公十四年,由大司寇代理国相事务,参与治理国政三个月,卖羊羔猪豚的不随意抬价;男女行路分道而走;遗留在路上的东西没人捡拾;从四方来到城邑的客人不必向官吏请求,全都给予接待,如同回到了家。齐国人闻悉鲁国的情况后感到恐惧,说:“孔子当政的话,鲁国必然称霸,鲁国称霸而我齐国土地挨近它,我齐国的土地就会最先被兼并了。何不赶紧献送土地呢? ”大夫黎锄说:“请先尝试设法阻止孔子当政,如果没法阻止孔子当政再献送土地,难道算晚吗! ”于是挑选齐国国中漂亮的女子八十人,连同有花纹的马一百二十匹,馈赠给鲁国国君。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
  此后的十四年里,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寻找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孔子周游列国,遇到过很多危险。有一次前往陈国的途中,经过匡邑,匡人想拘留他,情况非常危急,他的弟子们很害怕。孔子说:“周文王死后,周朝的文化不就在我这里吗?上天打算毁灭这周朝文化,我这个后来人便不应该掌握周朝的文化。上天不想毁灭周朝的文化啊,匡人能把我怎么样! ”。
  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从冉有劝说,派人把孔子从卫国迎接回来。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民族精神命脉的源。现阶段,我们追根溯源走近孔子,就是想用老祖宗留下来的深厚文化涵养灵魂,用老祖宗传下来的博大思想茁壮精神。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靠物质,更要靠精神!□孙德奎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走近孔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休闲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