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推进水利信息化 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打造手掌上的“微水利”
作者:赵梓霏
  本报讯(记者 赵梓霏 通讯员王龙浩)“自从在手机微信上关注了县水务局的微信公共账号,对于全县水利工作的开展情况,我们直接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对我们的工作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刘桥镇水利站站长魏建说到。
  为进一步搞好我县水利工作的宣传普及,切实提高群众对于各项水利工作的关注度及参与度,我县水务局基于全县水利工作实际,结合当前普及度越来越高的手机微信,建立起了水利微信公众平台。该平台于 9月 5日正式投入运行,通过及时上传我县水利工作相关新闻、实时报道重点工作及工程动态、在线答疑解惑等形式开展服务,截至目前,该微信平台关注人数已突破300人。
  水利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推广只是我县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水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适应全县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县水务局积极筹备组成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与移动公司合作,制定出了适应我县水利工作实际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对全县水利设施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通过改造,全县将建立水利信息终端系统,建成水利数据库,逐步形成保障社会经济安全的高标准防灾减灾体系,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置水资源供给体系,完善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保护体系,使我县水利工作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调度优化、运行高效的先进水平。
  据了解,我县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共分三年完成,今年为第一批项目,全县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步实施、需求引导”的原则,对我县部分引黄干渠及骨干河道的关键涵闸开展信息化远程监控建设,计划对韩刘、豆腐窝、刘连等10处涵闸配套信息化远程监控设备10台套,并在水利系统内部建立起集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共享、控制为一体的水利信息化平台终端控制系统,将信息化融入到防汛抗旱、引黄灌溉、工程建设等各项水利工作当中,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我县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第一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开展,线杆竖立工作已完成,正开展光纤线路架设,信息化控制终端设备正在完善中,预计11月底前一批项目便可投入使用。
  为了使水资源的利用、配置和保护更为科学、高效,该局还将逐步建立起全县水利信息采集处理、水资源优化调度、重点水利工程监控、防汛防旱及水利工作指挥决策等系统,将全县水利信息包括水利基础资料、雨情、水情、灾情、水质、水利行业管理有关政策法规等,进行采集处理,实现所有水利信息资源共享,并利用现代化信息和网络技术,对全县水资源及重点桥梁、涵闸、堤防等水利工程实行优化调度、自动控制、自动监测,提供水资源的动态评价、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和辅助决策。同时,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实时网上指挥、网上部署,实现防汛抗旱、水利工作的自动化、科学化。“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水利现代化的支撑,而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经过前期的不断努力探索,我县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该项工作实施好,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县水利信息化建设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排头兵。 ”县水务局局长李殿东说。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造手掌上的“微水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