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140923期 >> 第01版:时政
打破传统模式壮产业 叫响地域品牌鼓腰包
安头乡:延伸彩色花生产业“最后一公里”
作者:宋宜广
  本报讯(记者 宋宜广 通讯员张娟娟)9月20日,走进安头乡彩色花生种植田间地头,看到种植户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有的不顾骄阳炎热弯腰挑拣刚刨出土的花生、有的驾驶货车往返运送花生、有的在采购点过秤装卸花生……一个个场景勾画出一幅收获、采购花生的“清明上河图”。“我们牢牢把握‘五彩花生’之乡这个主导品牌,打破以往传统发展模式,让亮点更亮、让农民受益更大。 ”在大屯村500亩花生种植基地收获现场指导工作的安头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赵其俊介绍。
  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让花生产业成农民致富助推器。该乡种植花生虽然历史悠久,但品种仍然单一,一直以“花11”、“鲁花5号”为主,经过多年种植,品种已经严重退化,产量低、抗病虫害能力下降、市场局限性不断加大、种植户效益不断减少。针对于此,该乡结合实际多次邀请省、市、县农业专家到该乡村户、田间地头实地考察指导。在村民代表商议同意下,根据专家意见建议,依托市县农业部门和科研院所积极引进“红锦”、“白玉”、“安育四粒黑”、“安彩 1号”、“安黑 3号”等抗病力强、品质优良、市场紧俏的彩色花生新品种在大屯、京东、北小屯等村进行试种。引进试种产量普遍比老品种增产20%以上,市场价格也比老品种提高50%,得到了农民的普遍认可。
  该乡为让这一品种和新种植模式在全乡推广,让更多农民腰包更鼓,利用请专家集中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民种植管理技术及科学种田水平,重点培训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种子包衣防病治虫技术、叶面施肥技术、单粒播种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及先进实用技术,有2300名种植户得到培训,占全乡种植户总数95%。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端种植示范区。为了提高花生产业设施化水平,该乡自2001年开始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工程,按照培育有机、富硒彩色花生高端“标准田”“示范园”标准,在大屯、京东、京西、北小屯等村大力推进农业基础工程建设,修建桥涵17座、打井74眼、硬化生产路20公里、排灌水沟25公里,覆盖26个村民组,总面积达到5000亩。
  以前花生收下来,都是卖给小商小贩,农户收益小。现在,随着乡里调整产业、延伸发展链条的不断实施和完善,真正受益的还是农民。“以前,由于当地没有大的加工企业,俺种出的花生无论质量多么好,都按低价让外地商贩收购走,每亩地只赚800多元,不少人都不想种了。自从‘五谷杂粮’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俺每亩地收入达到2600多元。 3倍的效益,让俺种花生铁了心。”吴现屯村花生种植大户曹廷光高兴地说。在当地加工企业带动下,曹廷光年加工花生5000吨,纯收入达到100多万元,像他一样的花生暴发户当地有60余个。
  依托产业招商和推动产品深加工,成为突破“最后一公里”做大做强彩色花生关键点。该乡成立了老街坊花生专业合作社、沙土地五谷杂粮合作社,在此基础上做足花生精、深加工文章,沙土地五谷杂粮合作社投资200万元按出口标准建设花生加工车间2000平米,开设花生酱加工项目,产品销往山东境内以及河北、河南、江苏等地,与山东大润发、家乐福等超市广泛合作,年可实现产值4200万元。
  目前,该乡2万亩花生喜获丰收,亩均产量达480公斤、亩均纯收入2600元以上。“让品牌更亮、让农民腰包更鼓,是我们不断深入发展彩色花生产业的动力源泉,我们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将花生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赵其俊说。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安头乡:延伸彩色花生产业“最后一公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时政】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