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140919期 >> 第01版:时政
李琛和他的76项国家专利
作者:郑军齐祥红
  特约记者 郑军 齐祥红 通讯员 王保华
  在国网齐河供电公司有位“专利哥”:29岁的他工作6年,平均一年获12项国家专利,有32项成果应用于农网改造、集抄建设现场等领域,每年为企业节支 20余万元。同事说,他是公司创新发明的“酵母” ,他就是抄表中心主任李琛。
  8月31日,在抄表中心李琛向记者展示了刚收到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这是我最新研发的专利成果——导线固定器,也是获得的第76项国家专利。 ”李琛介绍说。
  “只要用心琢磨,
  申请专利并不神秘”
  李琛走上专利之路,始于一个电话。2009年6月22日,在变电检修区工作的他接到一个电话,大学同学郑杰申请的国家专利获批了。“大学时我们就一起参加大学生创新比赛,这个电话激发了我发明的想法,他能我也能。 ”李琛回忆说。
  不甘落后的李琛上网搜索,详细了解申请专利的程序。在当年的电网秋检中,他和同事来到客户的35千伏变电站,进行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电缆位于开关柜内,试验时需将电缆某一相电压升高,其他两相导体和铠甲层一起接地。但因电缆试验相与开关柜距离过近,产生放电现象,试验无法进行。李琛试验了多个方法后,最终采用伞盖样的塑料绝缘体套在需试验的电缆上,把问题解决了。这个发明能不能申请专利?李琛带着试试看的想法上报。 2010年8月,他欣喜地收到国家专利证书。“只要用心琢磨,申请专利并不神秘。 ”李琛如是说。
  “搞发明为的是解决问题,
  它让人上瘾”
  在李琛家中,有个书架专门用来摆放国家专利证书。他的妻子告诉记者:“他不爱打牌、不玩电脑游戏,就是爱琢磨。有时人坐在你眼前,脑子里不知道想啥呢。 ”
  李琛看来,搞发明为的是解决问题。“工作中一遇到问题,我就想如何解决,搞发明让人专注、让人上瘾。 ”他深有感触地说。在李琛所有专利中,最让他满意且挑战最大的,就是低压防雷器。去年8月,焦庙村的智能表等电力装置遭受雷击损坏。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并思考后,李琛准备研发防雷器。可在选择保护电路时,他遇到了难题:并联式内部没有限流保护元件,对保护线路阻抗影响小;串联式内部含限流保护元件,有利于限流保护,却增加了线路阻抗。他制定出不同的方案进行比对,经历了3个多月的反复试验,研制出低压防雷器,填补了国内低压防雷技术空白。
  他带领团队一起研发,
  重创新更重成果转化
  李琛工作上的创新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去年5月,供电公司专门成立了扬帆创新工作室,任命他为负责人,建立起一线班组发现问题,创新团队攻关解决的创新闭环管理制度。
  在李琛的带动下,公司职工掀起发明热。职工范吉刚有着16年基层工作经验,在李琛的帮助下,他从身边的安装工具入手,研制出拉线扎丝制作工具,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多亏了李琛的指导,现在我也有10多项专利了。 ”范吉刚高兴地说。
  为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该公司建立了科研、实训、成果转化三大基地。去年他们将李琛研发的低压防雷器进行生产,在全县推广使用。今年雷雨季节,全县智能表等电力装置无一受损。目前,“扬帆”创新工作室已获国家专利95项,成为全省电力系统获专利最多的县级创新团队。李琛也因工作成绩突出,荣获第八届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市“百名青年英杰”称号。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李琛和他的76项国家专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时政】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