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140604期 >> 第01版:要闻
探访美丽赵官的乡村蝶变
作者:李晓楠


整洁的村庄


  

当“乡村文明行动”在齐河大地一步一步地开局推进,我们不禁会想:什么才是真正的“乡村文明”?怎样的力量才能让其魅力绽放?在这个转型、进步的步伐中又如何才能保持常态? 5月30日,记者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千年古镇——
  编者按:乡村文明,承载着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文明行动,事关农民安居乐业、事关生态环境改善,事关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今年3月28日以来,我县乡村文明行动工作全面铺开,各乡镇(街道)在“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等方面,取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成果。本报自本期起开设“乡村文明行动—村洁·家美·人和”栏目,集中反映这些成功做法、先进经验。敬请关注。
  赵官镇辖行政村55个,记者踏访各村,身临其境,更是发现这里无不是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村务管理民主公开,村风民俗淳朴清新,处处皆是文明的足迹。在“乡村文明行动”中,该镇还充分与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由传统乡村向现代化新农村转变的成功之路。

  村容村貌统一规范

  该镇刘东村曾经是个脏乱村,村内街道、居民院落外到处都堆满了柴草堆、粪堆等,村子四周被当作天然垃圾场。而如今,全村房屋红瓦白墙整齐划一,水泥路面平整宽阔,道两旁都连通了污水通道,种植了冬青、法桐等植被,每走几步就能看到统一配置的绿色垃圾桶。记者感叹这环境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以往农村的印象。然而让该村支部书记高绪强感触最深的,却不只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表象,更多的是农村群众陋习的改变。高绪强说:“以前村里的‘三大堆’就没有彻底清干净过,有时刚清理了,第二天又摆上了;以前没有垃圾桶,村民很多垃圾都是随手一扔,现在不一样了,手里提再多的垃圾,也一定要找到垃圾桶扔进去。 ”
  与高绪强感触一样的还有东何村的阮兴功,他说:“以前村里环境脏乱的很,其实社员也不喜欢这样,但又总认为自己不扔,别人也会乱扔,改变不了大环境;现在可好了,我们村投资60多万元,将大小街道、胡同全部进行了硬化,安装了景观式路灯,修整了下水道,栽植法桐、冬青等绿化苗木,镇上还给配了垃圾筒和保洁员,党员干部还带头维护环境,村里干净了,谁还舍得破坏这样的好环境呢。 ”
  走访各村,一样的整洁,一样的美丽;进村入户,无不是对乡村文明行动的赞许肯定,在此,记者不仅看到了乡村的大变化,而且也感受到了群众意识的转变,他们都从旁观者变为了参与者和受益者。据悉,赵官镇在乡村文明行动中,对全镇各村统一标准,统筹推进,实施规范化管理,集中开展了“五化一条街”(即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及每村打造一条示范样板街)活动,其中在环卫一体化中,全镇共配备一辆清扫车、一辆洒水车、两辆垃圾运输车,还按照50户一名环卫保洁员、15户一个垃圾桶的标准为各村共配备 162名保洁员和750个垃圾桶,并健全完善了10多项运行制度。目前,全镇各村日常保洁进入了常态化管理阶段,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100%。

  村风民俗悄然变化

  在乡村文明行动中,如果说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最基本的层面,那么村风民俗的提升就是深层内涵。赵官镇就注重追寻内涵的提升,而并非“外表的光鲜”,真正让农民自觉维护环境,进而形成乡村文明的常态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村在村规民约中提到了红白喜事的节俭问题,但是对于这一条反映了全村群众意愿的条约却在之前无法推广。对此,刘西村村民崔丽丽说:“这红白喜事以前都流行找吹拉弹唱的,从早唱到晚,再加上摆席花费肯定不是小数,谁都不愿意花些没用的钱,但又都抹不开面子,真正有所改变的,还是从村里党员干部到有红白事的户家挨着做工作,这种风气才慢慢刹住了。 ”
  这里的村民非常热情好客,这是记者的另一感受,随便寒暄两句,便会力邀记者去家中坐坐。提及村民的热情,靖庄村的邵洪明骄傲地说:“俺村人都明事理、勤劳善良、热情友好,这种品质离不开四德榜的建设。 ”
  在每村打造的示范样板街上,都有一个公告栏,除村规民约、村务公开、群众路线等内容外,其中很大的篇幅就是邵洪明所说的四德榜,主要用来张贴“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结果。四德榜的建设首先在各村由村民初步推选,之后再对初选名单进行公示,最后公示无异议的,才将名单张贴到四德榜上。把群众自己推选的身边人物公之于众,让他们抬眼就能看到模范,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好正气。如今,该镇100%的村都有了四德榜。

  文化惠民滋润民心

  传统的乡村生活和村风民俗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村风之变也不是瞬息间就改变的,这是一个需要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努力,不断推进、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赵官镇党委政府决定,大力开展“文化惠民”,为内涵提升注入强大能量。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刘西村村东头的文体小广场开工建设,村支部书记李福森说:“以前,村里群众都在街上跳舞,影响交通不说,还影响村里孩子的学习,后来镇上为推进乡村文明行动,鼓励各村建文体小广场,并承诺只要选址建设,就送音响设备,大家伙都认为这是个好事,俺们受益,镇上还送东西,建广场征求意见时全票通过!”
  大徐村53岁的阮慧梅见证了文化惠民带来的变化,她说:“现在和过去真是大不一样了,前几年,村里还有信教的、打牌的,这不自从村里有了文体小广场,大伙儿没事了都愿意来跳跳舞、健健身,谁也没那工夫去信教、打牌了。”阮慧梅说的文体小广场上,乒乓球台、球篮、扭腰盘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而这里原来却是杂草丛生的荒地,为了有效利用这块地,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建起了文体小广场,也为全镇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赵官镇为鼓励各村建设文体小广场,除了赠送音响设备外,还提出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各村以启动时间、建设标准给予不同的奖励。目前,全镇有12个村已建成使用,其他村均已选址,麦收后开工建设。

记者 李晓楠 通讯员 孟庆春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探访美丽赵官的乡村蝶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